內容試閱
【自序】沒有成功的媽媽,只有幸福的小孩
寫這本書,從單純記錄兩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和親子故事,變成了自我檢視母親這個角色的痛苦過程。
在這個長達三、四年的時間中,我發現好不容易累積的育兒心得,不斷被新的經驗推翻。原本才要『歡喜收割』,不到兩天,又被搞得『黯然神傷』。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親調整教育方式的速度,遠不及孩子的新思惟新狀況。
我開始覺得沮喪,坊間絕大部分的親子書,都是擁有各類資優生的父母分享成功的經驗,或者自己本身就是教育學者,可以既精闢又符合學理的鼓舞『天下父母心』。
而我這本書究竟能帶給讀者什麼呢?寫書的初衷──分享一個熱情有勁,新手媽媽的感動,到真正動筆時,對自己母職的角色充滿問號。這一個過程,學習當一個稱職而開心的媽媽,遠比任何工作挑戰都要艱難。
我想到我的母親,在那個兒女動輒成群,生活是一點一滴打拚的年代,她為何可以遊刃有餘的照顧一家老小?是生活的智慧還是對傳統角色的認定,讓她可以為家庭、孩子全心奉獻而毫無嗔怒?父母對我這個么女的教育,大約就是『無為而治』,換成現代親子教育專家的說法,就是讓孩子自由的發展。這個看似給孩子空間,減少他們壓力的教育理念,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更形劇烈的時代,又有幾個父母做得到呢?我就往往在『放手』和『介入』之間,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受傷。
思前想後,幾度心虛,我因而中斷寫書的熱情,再加上工作的忙碌和壓力,一停筆就是大半年。
兒子安卓看出我的矛盾,在一個雲淡風輕的周末,安卓假裝不經意卻很清楚的鼓勵了媽媽──最平凡的生活,隱藏最大的人生道理;就算是為自己負責,也該有始有終的完成一件事吧!
我被說服了。親職路上原本就是荊蕀滿佈卻又花開處處的。兩個孩子給了我種種的親子考驗,卻也帶來生命中最富足喜悅的感受。在某種程度上,上帝透過孩子的誕生,讓人們『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一本書分享的就是為人父母者在平淡中的幸福,在幸福中的挫折。
很多時候,父母的要求、期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我們用各種『量尺』衡量孩子的表現,藉以評估自己,並說服別人,自己是否是『成功』的爸爸或媽媽,卻忽略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感受和體會究竟是什麼?說穿了,父母的用心是為了自己的『成功』,而非孩子的幸福。
沒有成功的媽媽,只有幸福的小孩。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想通這點。
和所有在職場努力前進的女性一樣,我們既想要擁有事業,更不願放棄母親的天職,蠟燭兩頭燒的結果,自己增加的壓力往往不自覺的轉移給兒女而不自知。懂得自己的極限,懂得向兒女示弱,是職業婦女媽咪的健康心態。感謝我的先生,他對一雙兒女的付出,遠超過我,他對妻子的體諒和愛,讓兒子女兒也同樣學習,懂得欣賞一個能幹卻又急躁、懂得付出卻又備受驕寵的母親。
可以堅強,也可以流淚;可以期待,也必須妥協。要孩子聽妳的話,先聽孩子的心聲,在新親子關係裡,父母要學習的比孩子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