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第一章 九層樓
這是一條很長的大街。或許,其本身並沒有那麼長,只是由於兩頭的景物模糊,才會引起某種不見首尾的錯覺罷了。
我站在大街上,面前是一幢九層高的老居民樓。大樓的外牆刷成了陰暗的灰色,彷彿就是一個巨大的水泥箱子。箱子的正面可見一排排整齊的缺口和突起,無一例外都籠罩在粗壯的防盜鐵絲網下,是容易令人產生不安全感的窗戶和陽台。
在二十世紀末的這座城市裡,像這樣的居民樓可謂鱗次櫛比、隨處可見,並沒有任何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但對我來說,眼前的這幢大樓卻是特別的,因為我家就住在這裡的頂層。
許多類似的居民樓都是建成了九層,這當然不是什麼巧合。因為根據當時的規定,十層或以上的樓房就必須安裝電梯,對於普通的居民樓而言,那無疑是太奢侈了。
而這就意味著,我要回家就必須爬上八層的樓梯。
樓梯是當時常見的設計:相鄰的樓層之間分為方向相反的兩段,中間的拐彎處做成一個小平台。這些平台位於樓門的正上方,緊靠大樓的外牆,下半段是普通的牆壁,到了齊胸高的地方,則是用磚頭和水泥砌出一道花瓶狀的柵欄,以作採光用途。一些討人嫌的住戶,往往隨手把垃圾丟棄在這彈丸之地,弄出一股噁心的氣味來。
我家的這幢樓卻有一個特別之處,進樓的大門並不朝向大街,而是在大樓的一側,經過一條狹窄的通道才能走進去。旁邊緊挨著是另一幢五層高的居民樓,兩座樓猶如熱戀中的情人一般,親密得幾乎不留半點兒縫隙。
這麼一來,在五樓以下的樓層,原本可以照亮樓梯中平台的陽光,便會被旁邊的大樓阻隔。因此,即使是在烈日當空的正午,樓梯間裡也永遠是一片朦朧的黑暗。
我不情願地走進那條狹窄的通道,沉默的陽光於是從我的頭上和肩膀上滑落。步入大樓後,周遭一切都變得悄無聲息,連我自己的腳步聲彷彿也被吞噬了。
為了照顧我們這些只能活在光明世界的人類,樓梯間裡有一盞永遠都亮著的燈──準確地說,也不過是一個孤零零的十五瓦燈泡罷了,在黑暗面前顯得相當力不從心。微弱的光線照亮了側面牆上幾排密密麻麻的老式信箱,墨綠色的鐵皮箱子上開了一大道口子,活像是一張張倒吊著的人臉。
我忐忑地從這群齜牙咧嘴的傢伙身邊走過。雙目死死直視前方,不敢與之對望,生怕它們隨時便要朝我撲來。
正前方的牆上劃了一道紅色的油漆,在白色的牆面上顯得極為醒目。是阿拉伯數字的「1」,表示這裡是一樓。
拐過一百八十度的彎後便開始上樓梯。兩段樓梯各有十個台階,因此相鄰的兩層樓之間總共是二十個台階。爬上這二十個台階以後,正面牆上的數字便變成了「2」。
二樓的燈光要比一樓更加昏暗。或許,這是由於並不需要照亮信箱,以方便人們拿報紙的關係。
這幽幽的樓梯間看了直叫人心裡發毛,於是我開始一步跨上兩個台階,一心只想快些逃離這裡。
但問題是,根本也無處可逃。即使登上三樓後,那兒的燈光也是同樣瘮人。然後是四樓……四樓沒有燈。
似乎一直以來,四樓就是沒有燈的。不過,通往三樓的樓梯拐角處仍能透出些微燈光,而通往五樓的樓梯拐角處同樣會有零星陽光傳來,倒還勉強可以視物而不至於跌倒。大概,這也是四樓並未開燈的原因。
我當然不是頭一回走這條樓梯,因此對於這裡莫名的黑暗,應該說已經早有思想準備。然而,這卻絲毫無助於化解四樓的恐怖。
就中國人的觀念而言,「4」從來都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那無疑是因為跟「死」諧音的關係。只要情況允許,人們總是會儘量選擇那些不含「4」的電話號碼或是汽車牌照,以免招來厄運。而近年來新建的高層大樓,精明的房地產商通常也會刻意迴避四樓或十四樓,三樓的上面一層直接便是五樓,否則的話,帶「4」的樓層便往往無法獲得理想的售價。
不過,在我家這幢居民樓落成的時候,房子還不是能夠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商品。由於沒有背後的利益驅動,四樓也就自然被保留下來了。
「那真是大錯特錯啊……」在無奈地踏上那可怕的四樓時,我暗忖。
牆上是叫人觸目驚心的紅色數字「4」,在這不徹底的黑暗中,顯得格外有立體感。當初大樓竣工,在進行樓層編號的時候,恐怕是當時施工的師傅一不小心多沾了油漆,結果油漆便沿著牆壁一路垂直流下,猶如淋漓的鮮血,形成了一個極為詭異的恐怖「4」字。
但是……好像還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似乎,那紅色的液體,竟然還在往下流動?!
那當然是絕不可能的事情!這樓建成至少已經十幾年了,不管怎麼說,這油漆也該早就徹底乾了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