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寫在前面】
當我寫到飢餓時,我寫的其實是愛以及對愛的渴求,還有溫暖以及對溫暖的熱愛與渴求…
──M.F.K.費雪(M.F.K. Fisher)
算一算,我開始寫作飲食題材到現在也有十三、四年了。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日子裡,有件心事始終沒對人說,那就是,我儘管對好吃的東西抱有某種類似信仰的狂熱,可是有時在聽了一些不幸的遭遇,看了報紙電視的新聞後,也禁不住會質問自己:『這世界還有天災人禍,還有戰爭與不公不義,你為什麼不寫這些大事,而要寫飲食小道呢?』
每逢如此自我懷疑的時刻,我就會去重讀已故美國飲食文學大家M.F.K.費雪的著作,尤其是她為《老饕自述》(The Gastronomical Me)一書撰寫的自序,這篇文章總能給我重新提筆的力量和信心,費雪在文中寫道:
『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寫食物和吃喝之事?你為什麼不跟別人一樣,寫寫為權力和安全感而奮鬥,寫寫愛呢?……最簡單的回答是,就跟其他大多數人一樣,我會飢餓。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在我看來,我們對食物、安全感和愛這三項基本需求,是如此混雜交錯、緊密結合,以致我們一想到其中之一,就一定會想起另外兩項。是以,當我寫到飢餓時,我寫的其實是愛與對愛的渴求,還有溫暖以及對溫暖的熱愛與渴求…當我們掰開一塊麵包,飲下一口酒時,產生交流作用的,不單只有我們的身體而己。當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寫飢餓而不寫戰爭與愛情時,這就是我的回答。』
這段文字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對飲食寫作的信念。我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難望費雪之項背,不過寫不過前輩或同儕並不構成完全不寫的理由,於是就在自我懷疑與重拾信心之間,我陸陸續續倒也寫出幾本食書。近年來雖因客居歐洲,較常寫遊記,然而讀過的朋友都知道,飲食在我的旅遊書中仍佔了很重要的篇幅。
這本《吃.東.西》是這五年來頭一本專注寫飲食的文集,談的大抵上是我從小到大、自東方到西方,每天都在吃東西的事情,有些文章在寫食物的身世、烹飪的心得與食的樂趣,還有些講到和飲食相關的人事,特別是我的親人與記憶中的往事。換句話說,我又何嘗不是試著在書寫人生的三大需求:食物、愛與安全感?
書中有一大半文字曾刊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專欄,還有一部分曾刊於《國語日報》『啖世界』專欄與其他報刊。若干文章篇幅較見報時長了一點,那是因為我運用作者的『特權』,把當初因專欄字數限制而刪除的段落補了回去,此外,我也儘量修正了錯別字與資料的錯誤。然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若有無心之過,尚祈見諒。
我始終相信,活著就要好好『吃東西』,在景氣蕭條、人心惶惶的時代,尤其需要好好地吃。且讓我再引費雪女士在拙譯《如何煮狼》中的一句話與讀者分享──『既然我們非得吃才能活,索性就吃得優雅,吃得津津有味』,善哉斯言,祈願此刻翻開這本書的你,能活得開心,吃得優雅,更希望本書可以讓你讀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