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教人怎能不愛她──函館/趙薇
從大沼公園搭著慢車悠哉晃蕩到函館,心裡還貪心想著如果是暑假期間就可以搭行走於函館到大沼公園之間的大沼號蒸汽列車。
函館本線是北海道最長的一條鐵道,從旭川到函館全長四百五十八‧四公里,從道央到道南共九十八個站,被形容是一條向山向海而行的美麗風景線。之前經過的二世谷和大沼公園是我認為沿線最美的車窗風光,而終點站函館,更是北海道最浪漫的城市。
◎二十間坂和八幡坂散步
似乎是緣分,與莫名喜歡一個人一樣,對於函館,有一種暗戀幾近著迷的程度。
第三次到函館了,主要為的是前兩次都沒有看到的函館夜景。很奇怪,不論是初秋還是冬季抑或是這次的初夏,抵達函館時總是陰天。雲層很厚,似乎警告我隨時有下雨的可能。果然,才從函館車站出來搭上電車時雨就落下來了。這次在函館三天兩夜住在小山坡上的元町旅館,辦理入住時旅館經理指著函館山的山頂(從旅館就能看見)跟我說:沒問題,山上的雲層不多,晚上應該還是有機會看到夜景。我不太想賭,想起第一次搭上纜車才三十秒,站務人員就道歉說看不到夜景了。我心裡禱告,拜託老天爺賞我一點運氣讓我圓夢。
天公果然疼憨人!第二天整天天氣晴朗,傍晚六點半就搭纜車到了函館山頂,沒想到已經很多人在展望台佔好位置。廣播說日落的時間是七點十四分,一旁的日本觀光客說:日落後的半小時才是最佳觀賞時刻,張國立穿了短袖襯衫喊冷,要去樓下室內取暖,我不想錯過日落的任何一刻,一個人在觀景台吹風,不是啦,是真的捨不得漏看函館的暮色,一分鐘也捨不得。
和里約、香港並稱世界三大夜景。我覺得函館夜景主要吸引人的是地形,峽長的半島被右邊的津輕海峽和左邊的函館灣攔腰夾出一條腰線,像是數也數不完的珠寶裝在沙漏裡,一閃一閃的。最漂亮的時間點是天空要黑不黑地呈現綻藍色,陸地上繁華的街市在暮色中點亮的路燈,這晚,藍黑的天際線還掛著一輪圓月,真的很美,很浪漫。
到函館必做的三件事:除了看夜景、還有吃海鮮和散步。
函館的建市歷史比札幌還老,和長崎、橫濱一起開港接受西化,也因此函館充滿了異國風。車站出來走沒多久就是港邊,停泊在港灣中的休閒遊艇也讓函館港顯得更時髦。遊客最愛舊時紅磚倉庫群改裝成的賣場,周邊還有許多特色餐廳。往山坡上走石坂道通向教堂群,介於二十間坂和八幡坂之間,有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方正教不分彼此匯集一區。我還注意到日本東本願寺的函館分寺,號稱日本最早的鋼筋水泥寺廟,也成了宣傳的噱頭。
教堂群周邊的景象在夏天和秋天,白天和夜晚呈現出不同的氣氛,怎麼逛都不會膩。我來了三次函館,每次都花了不少時間泡在這裡。
◎花かんろ的紅豆饅頭與茶房ひし伊的厚片吐司
花上一、兩個小時閒逛拍照,然後整車拉去看夜景,是一般團客遊教堂群的模式。我則覺得找家咖啡館或茶屋坐坐,輕鬆地享受悠閒的午後才是王道。教堂群分布的小徑上有一家菊泉茶房是老字號,大正時期的老屋搭配白玉糰子聖代走和式風格。另外一家在日和坂路口的甘味茶房「花かんろ」則是一棟帶著函館特色的傳統建築物,所謂的函館特色指的是兩層樓的建築,一樓是和式二樓是洋式的設計,這裡也提供和式紅豆糰子甜點,屋外掛著一幅「冰」的掛簾隨著風吹動著,光是看就覺得涼快。
其實,往坂下走介於寶來町和末廣町附近還有許多「和洋合一」的老房子,這是函館受洋化影響,一樓是木柵門二樓是西式窗稜留下來的設計。這其中有許多被改成了咖啡館或餐廳,尤其位在這兩個町中間的銀座通,更是餐飲一級戰區。銀座通,一聽就是城市裡最時髦的地方,從大正末、昭和初期以來就聚集了咖啡館、餐廳、唱片行和理髮店的摩登街道。那時候咖啡店佔了其中七成,被喻為東京以北最大的一條咖啡街。
對了,為什麼理髮店也會在一起呢?據說,那時的咖啡館就是洋派時髦的象徵,男士們會先到理髮店裡刮刮鬍子整理儀容,打點像樣之後才去咖啡館,有點像以前上海灘的味道。
函館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提供了餐飲業者積極發揮創意,除了懷舊摩登集於一堂的氛圍,白天賣咖啡晚上搖身一變成為酒吧,也是函館咖啡館的一大特色。就像日本旅遊書上形容:「充滿歷史感的函館,連咖啡館也是由古老建築改建,讓人感覺心情特別輕鬆,好像忘了時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