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而我特別喜歡宝來町上一家懷舊咖啡館——茶房ひし伊。這是一棟大正時期(大約九十年)建造的「藏」,也就是用來存放穀物或商品的倉庫,明治時期被當做當舖使用,而從昭和末期起被當時老闆娘改成咖啡館營業,隔壁建築則兼賣二手骨董衣物。挑高的天花保留著粗大的樑柱,就是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裡常見重建的風格,入口處寬大的吧台,格子窗,半和半洋的食器,在這裡喝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歷史的回味。
函館的咖啡,有一段非常特別的傳說。在蝦夷地的史書裡記載:因為是北海道最早開放的港都,這裡的咖啡是在幕末的時候引進,最早是在箱館奉行所的土產店裡販賣,那時被拿來當藥物推銷,說是可以治感冒和腳氣病。這種說法雖然和咖啡的起源傳說之一很類似,可是時間上卻差了幾個世紀。就連沖泡方法也像中藥煎煮一樣,先在藥缽裡磨碎,裝在麻袋裡用陶壺來煮,喝的時候再加砂糖。
試想:武士們踩著木屐,綁著髮髻,配著大小刀,坐在洋風咖啡館裡翹著小指頭捧著杯子喝咖啡的模樣?
張國立打斷我的胡思亂想:「為什麼這家咖啡館的厚片吐司這麼好吃?」
函館的歷史氛圍除了在教堂群,在咖啡館之外,還有開通百年到現在還在市中心來回穿梭的路面電車。
擁有一百年歷史的函館市電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大景觀。而且函館的路面電車主要路線行走於市中心,連接了幾個重要的觀光景點,最遠還可以到五稜郭或湯川溫泉。函館市電每一個站距離不長,行車時間約兩分鐘,而且速度非常慢,只有二十公里,還要等紅綠燈。乘車一次兩百日圓也不算便宜,可是對當地人來說就像是生活必需品一樣的重要。不像我們上車要拍照下車也要拍照,我想函館人看這些觀光客都看煩了吧?
沒辦法,就像去香港一樣,搭電車也成為旅行的一部分。
說起來,函館的旅行目的和香港差不多哪!除了購物之外,夜景、電車、茶餐廳(等於咖啡館)還有,海鮮!!
函館素以漁業和觀光聞名。為什麼函館的漁獲能比其他漁港有名呢?我聽說是因為函館是寒流、對馬暖流、親潮三個海流的交會地,又是北洋漁業的聚集地,漁獲自然豐富。在靠近車站的函館朝市,從二次大戰後附近農家聚集販賣開始,現在已經成為北海道著名觀光市場。這裡聚集各地來的海鮮,最受注目的就是日本海捕撈的大螃蟹,還有夏天開始的海膽季,名聲不比遠在稚內離島禮文島的差。而我最愛的是槍烏賊,他們稱マイカ(Maika),從水裡撈起來整條切成絲做成蓋飯,既滑溜又彈牙,很奢侈。雖然我多年前體會過它的滋味,無論如何還想再吃一次這被選為函館市魚的名物。
◎市場咖啡賣烏賊生魚片、百年老店的洋風漢堡排
許多人在函館只停留一晚,要吃海鮮的話,近車站,就在港邊的函館朝市是首選。不過我打聽到在地人才會去的自由市場,就在市電新川町附近。
在自由市場的角落裡有三家餐飲店,我的目標是CAFÉ MARCHE(竟然是法文,市場咖啡的意思)。不同於傳統食堂,店如其名走洋風路線,有兩位歐吉桑坐在吧檯喝咖啡,旁邊另有三張小桌子,桌面還是馬賽克的歐風裝飾。老闆很熱心地介紹店裡熱門套餐排行榜,我還是點了只有函館才有的烏賊生魚片。因為將剖開的烏賊切成細條狀,所以又稱為烏賊細麵。CAFÉ MARCHE很有意思,是在顧客點餐後,老闆再到合作的攤販買回來製作。儘管我已經知道烏賊細麵的美味,但是在老闆的推薦下第一次嘗試了烏賊的內臟,原以為腥味很重,卻出奇地清淡甜美,就像老闆形容如海膽般的口感。
在函館,除了海鮮,還有另兩樣必吃的食物就是拉麵和洋食。
北海道是拉麵大戰區,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札幌味噌,旭川醬油和函館鹽味是三大經典口味。函館這個拉麵天國甚至還對市民做過評比:人氣第一的是星龍軒,滋養軒自家製麵有嚼勁,旅館經理推薦的則是西園拉麵,因為一碗才五百圓日幣……。選項太多對我不利,不追流行又是張國立的毛病,所以我們選了旅館附近的福福亭。若說清爽不膩才是函館拉麵的王道,我覺得鹽味拉麵,實在是,太清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