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在台北生活了那麼多年,雖然常常行色匆匆,也許是職業病使然,有時眼角餘光自然就捕捉到了好吃的食物,尤其一些老社區裡總還藏著一些可愛的小吃店。因此,一有時間我喜歡徒步去探訪那些可能的美食地圖。
伊通街和松江路一帶,有不少小餐館,每一間的性質差很遠,不像是大稻埕和艋舺地區,大部分老店的同質性很高。我常去的遼寧街夜市,除了海產店小張龜山島之外,附近一檔賣紅粿的小攤是用餐之後吃甜點的首選,那裡的紅粿有古早味,花生和豆沙餡依然是我的最愛。再往前走,鵝肉和賣腰花的攤擔都讓人不想錯過,只是我一直對賣腰花的容器不太滿意,再往前的果汁店也是吃下太多味精之後最佳的解渴冷飲,老闆娘調配果汁的比例拿捏得很好。
穿過民生東路,台式的小江日本料理豪邁中帶有風格,再過去的儂來台菜,已是台北名店。往錦州街方向,有很多老舊的小吃熱炒或台式日本料理,稱不上有多美味,但就是典型的街頭小吃店,填飽肚子一點也不會覺得委屈。
伊通公園周邊,MY 灶是新開的台菜小館,老味道新做法,慎選食材,少用半成品,老老實實從頭做起,十分可貴。公園邊的Fika Fika Café 是一喝就讓人愛上的咖啡店,挑高的店面,裝潢雅致舒適,店裡氣氛很好。二○一三年老闆曾獲得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北歐盃咖啡烘焙大賽Espresso 項目冠軍及Over all 總冠軍。店內賣的咖啡單品不多,也不一定是老板親自調理,但是師傅技藝頗具水準,是小憩的好地方。
鄰近不遠就是鐵之腕鐵板料理,同一條巷子口還有一間裝潢時尚的甜品店「金時良房」,路過時不大相信這裡只賣紅豆湯和小點,做紡織出身的老闆娘,和姐姐用織品做手工藝,並且將工作室打造成一間甜品專賣店,全部材料都是自家熬煮或是老闆娘特別挑選的天然食材,例如紅豆、湯圓、手工豆花、仙草、芋頭等等,不論是熱食或刨冰,每種材料都煮得濃稠好吃,吃著美味的甜點,望著窗外風景,不禁讓人覺得這裡真是一條萬種風情的台北巷弄啊。若往建國北路方向,高玉壽司是台北數一數二的壽司名店,再過去高架橋下,經營好幾年的匠壽司水準也不差。這些店串成了一張伊通美食地圖,在安靜的下午,華燈初上,找一間慢慢的品嘗,也許就是最享受的台北生活了。
往徐州路濟南路一帶,義大利小館貓下去、大嗑西式餐坊、鍋膳涮涮鍋、東雅小廚、法國小皇后和日本料理常夜燈連成一條線,往南京東路五段處的小義大利餐館Caffe’Mio 我的咖啡,老闆用了大量的本港海鮮,非常有特色。再過去的客家菜金山小館是多年老店。民生社區富錦街一帶,獲得第一名的民生炒飯佇立在街邊,附近街弄則有許多漂亮的咖啡店和小餐館,非常有情調。東區方向,永遠是小餐館最多的地區。馬友友印度廚房和饗印印度料理在基隆路,老店翠滿園在光復南路和基隆路的三叉路口附近。東豐街上,泰美泰國菜生意興隆,田園台菜也是任何時間都座無虛席,可惜的是日本料理店北海道食堂已經停業。
停業的還有我最喜愛的台式海產店小酌之家,主持的老闆夫婦因為野生海釣魚的數量逐漸減少,也由於成本和身體負荷過重,不得不暫時停業。休息半年後,他們在吉林路上重新開了一間小店,賣簡單的切仔麵和炒飯,也接受九孔燉雞湯的預訂。店舖雖小,賣的東西看似簡單,但工序仍不馬虎,堅持每天熬製煮麵的高湯,選用最新鮮的食材,一步一腳印,他們從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