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若往永和方向,江浙菜上海小館和三分俗氣維持著一定的品質。搬到文化路街邊的阿生小館,雖是小吃,但頗見功夫。文化路一帶頗多小店小攤,除了大成新村的年糕之外,附近巷子還有老太太做的大成春捲,和上海點心很不一樣,也和北部的潤餅大不相同。
新店一帶, 五福小館的老粵菜值得專程前往,楓林小館老店新開,山東餃子館則永遠是家庭聚餐的好地方。搭乘捷運,從新店又到了蘆洲,切仔麵的發源地充滿著活力,除了大象切仔麵和鵝媽媽鵝肉小吃,蘆洲市場內的好多攤擔,也都令人垂涎欲滴。
中山區有很多老店,像是鰻魚桶三吃的老店濱松屋,選用的是一斤四五條大小的鰻魚,據說這種大小的鰻魚肉質最嫩,魚刺最細,也可以吞食,雖然魚肉不特別肥厚,但烤過之後仍散發出微微的油脂香。店內有一個魚缸,養了些活鰻,如果現點現殺,大約要等候一小時左右。另有一間京都屋的鰻魚飯也精采。
天母地區的口口香和板橋的紅辣椒,都是大陸新移民的好手藝,這些新住民帶來了他們的家鄉味,也讓逐漸在流失中的中國風味餐飲,再度在台灣呈現出來。
在台北市大稻埕與大龍峒,至今仍保留少數的老店舖,例如迪化街永樂市場一帶,慈聖宮媽祖廟前、寧夏路夜市、雙連車站一帶、大橋頭延三夜市、迪化街永樂市場周邊、延平北路二段等等,當然最可惜的就是已流落各處的圓環美食。
至今我仍常常到慈聖宮的廣場和周邊吃小攤,魷魚標、排骨湯和四神湯、葉家肉粥和紅糟肉都是著名攤擔。往涼州街方面,賣麵炎仔永遠是我最喜歡去的小麵店,若往甘州街方向,則有呷二嘴粉粿和米苔目。寧夏路夜市現在觀光客多,新式的小攤子多起來了,而我當然還是偏愛幾個老攤子。
雙連站附近的市場有一些小農挑著擔子,販售一些有趣的蔬菜。我也喜歡在附近的老店買肉鬆,雖然算不上特別好吃,但是街道中飄出來的香味,總會吸引我走近,看著他們用個勺子從罐子裡挖上一袋,就覺得好幸福。
沿著迪化街往民族西路方向走,延三夜市的許多攤子也是常特別跑去的,阿美古早味和橋頭客家純糖麻糬。穿過民族西路,迪化街二段底,老麵店和福州麵店都是早晨常報到的。據說這一代早期有頗多福州移民,因此現在還保有幾家這些以福州式麵店為主的小麵攤。在兩間麵店之間,有一家佳興粿行,專門做肉粽、肉圓、油粿和油飯的老店,營業超過五十年,不過因為大多以批發給小吃店為主,並不附醬料,如果要買得自己準備。
除了這三家老店,其實在另一個街角也有一攤賣鹹粥、雞捲、豆腐和紅燒(糟)肉的小攤子,味道甚佳,但衛生環境不好,不敢帶朋友前去。大稻埕和大龍峒一圈繞下來,寶藏無數,有些位置較好的,被觀光客追逐,但有一些地處偏僻街巷,就不知還能不能繼續生存下去。
Fika Fika Café
地址/台北市伊通街33 號一樓
電話/ (02)2507-0633
營業時間/平日為08:00 ~ 21:00,週末為10:00 ~ 21:00
金時良房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77 巷6 號1 樓(捷運松江南京站四號出口)
電話/ (02)2508-1128
營業時間/ 11:00 ~ 14:00,17:00 ~ 21:30,週日公休
小酌之家小吃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420 號
電話/ (02)2511-2089
營業時間/ 11:00 ~ 21:00,週日公休
慈聖宮廟前小吃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 巷17 號
營業時間/約09:00 ~ 16:00(每一攤時間不一樣)
濱松屋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19 巷22 號(七條通)
電話/ (02)2567-5705
營業時間/ 11:30 ~ 14:00,17:30 ~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