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吃得飽的幸福
請朋友一家吃飯,燒了一桌菜,樣數多但分量不太大,如此大夥便可各取所嗜、各食所愛。誰知道這一桌雞鴨魚肉、青菜豆腐,九歲的小客人卻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敢吃,最後在父母勸說下,勉強吃兩樣了事。
飯後,孩子打電玩,大人移到客廳聊天。我端了小蛋糕給小女生,隨她吃不吃,大人則在沙發上喝咖啡,配夾餡巧克力。
「不好意思,這孩子從小偏食,不惜福。」朋友啜了一口黑咖啡,搖搖頭說:「要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地方,人只要能吃飽就是幸福了。」他這些年投入公益志業,兩度配合國際救援行動,隻身赴海外當義工,前一陣子才回家。
「小孩子嘛,長大了就會明白道理。」我安慰他說。
我呢,就是個先例。我也曾是個偏食又挑嘴的小孩,記得每一回母親勸我多吃兩口飯菜,而我堅決不肯張開嘴巴時,她往往也會感嘆地說我,人在福中不知福。當時我聽不進媽媽的話,覺得挑食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些東西實在太「噁心」了,哪能嚥得下去。
及長,我逐漸領悟自己有多麼好運,有福氣能生而為我父母的女兒。他們不但有能力讓孩子吃得好、吃得飽,且是那麼寵愛孩子,在台灣社會整體並不很富裕的時代,只要我想吃什麼,統統都吃得到。兒時的我所擁有的,其實是奢華無比的幸福。
慚愧的是,我卻未能將同等的幸福,回報於我的父母,特別是我的母親。SARS風暴來襲那一年,母親從年初起常有莫名的疼痛,可是因為害怕住院會感染病毒,拖到春末才住進醫院徹底檢查,這才發現她已重病,罹患兩種癌症,且都是末期。當時我還住在荷蘭,一聽聞這令人傷感的消息,即刻飛奔回台北。艱難時刻,怎可不與親人共度?
住院那段期間,由於化療的副作用,媽媽經常埋怨明明肚子餓卻沒有胃口,吃東西也沒有味道。看她逐漸消瘦,身體越來越衰弱,精神也一天差似一天,有一回趁醫師來巡房,我在病房門外請他留步,一口氣請教了好幾個問題:我們該給母親吃什麼,讓她補補身子?有什麼食物是癌症患者須忌口的?還有,無毒、有機的蔬果魚肉是不是對患者比較好?
「唉,都癌末了,是不是無毒或有機都沒有差別,她想吃什麼,還吞得下什麼,就給她吃什麼吧。」醫師說得直白,並沒有惡意,然而我聽完這一番實話,背過身去還是潸然淚下。
十天後,媽媽走了。她臨去之前沒有一頓吃飽過,連最基本的幸福都被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