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閉幕式
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先說對不起。我是很有骨氣的!
這可已經無關乎事情對錯,而是顏面問題了。『絕不!』
想想我們不也常講:『對不起~借過一下。』
借過哪有錯?何必對不起!如果連這點小事都抱歉,對於那些傷害的事又怎需苦苦僵持?
然而,還是有許多人都說,那是不一樣的啦!
『反正我沒有錯,沒人懂就算了。我不在乎!討厭的人最好死一個,少一個。』
人無論如何長大,不想被傷害的心,永遠都是一樣的。
我們準備著彎刀利劍,一開始並不為了出手傷人,只是保護自己罷了;也許開始前進,但左右陸續倒下的傷者,卻成了趕路的羈絆,讓人不得不頻頻回頭。
對不起≠錯
這是一個信念,一個相信對方的信念。
我相信對方不會因為我道歉而看不起我,或自以為是更驕傲得意;我相信他也會主動伸出手言和,或揮揮手說沒關係,我相信他也相信著我。
人們固執的是什麼?其實到了最後,事前的對錯不再清晰,當下的情緒也不足為慮,重要的是彼此還要不要繼續下去。
就像衣服上的一個小污點,最在意的一定是自己。
唉~那丟了吧!反正再買就有了。
可有時過了這一季,沒貨了;找人再重新做吧,本錢不夠;籌到了錢、找到了布,沒有設計圖,不知如何剪裁。當萬事具備,縫製師父休息了;終於大功告成,又擁有第二件一模一樣、甚至更好的衣服;此時,身材走樣了……
算了!大不了買別件,再不然不穿又不會怎樣,就拿塊布裹著……結果也束縛了手腳。
如果一開始就想辦法洗乾淨,最開心的還是自己。
經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類似的情節重演~
有個高個撞了矮個一下,不願意道歉,說什麼又不是故意的。
矮個聽了不滿,被撞已經很衰,還沒有得到安慰,不爽到了極點,乾脆回撞高個。
『你幹嘛故意撞我!』高個火了。
『你剛才也撞了我。』矮個理直氣壯,心想這下可報仇了。
『我又不是故意的!』兩人扭打成一團,上不了台面、偷雞摸狗的招式全使上,搞到最後警察、媒體都來了,不但一起抓回警局還丟臉上了電視,成了大家茶餘飯後恥笑的對象。
如果單向傷害無法停止,就會變成互相傷害,期間所付出的代價,一定更勝剛開始所受的。
『對不起!』
『沒關係。』
這樣的對話,無論重複多少世紀也不會消失,我們必須鼓起勇氣說對不起,也要能微笑著回答沒關係。
有句話一直讓我覺得永遠讀不完:
『原諒是理智的,寬恕是整個人的。』
那麼對不起就可以是一種自信的態度,軟化也可能變成一種美麗的姿態。
我常想:『人們建設的能力應該大於彌補的能力,彌補的能力應該大於破壞的能力。』
但如果沒有破壞又不容易有建設,每每大建設都必須經過大破壞,生命似乎就是如此,不斷鬼打牆;那到底怎麼辦呢?
我目前總先以『』裡的信念去努力,久了自然會發現更堅固有力的答案,到時一定能把牆打倒的!一切就沒有阻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