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走自己的路,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為了找工作,每天早上我都會到樓下公園裡的圖書館使用公共電腦瀏覽一些經常不定期召募多媒體製作人的網站,像是Mandy.com、 Indeed.com,並且寄出履歷。
一開始我不問薪水、只求有工作機會就好,收到的大多是禮貌性的婉拒信,但我仍然鍥而不捨地寄出了上百封履歷表,還把我一路橫越北美、決心闖蕩世界的故事寫在前言裡,結果陸續收到幾通令人驚喜的來電。
「妳的故事很有趣!我們有個工作項目,預訂下個月開始,而這個月…… 」
「可是…… 我下個月就必須離開美國。」
「這樣啊……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會再找妳…… 妳是個很勇敢的女生,祝你好運!」
偶爾我也會成功地越過電話那端的層層關卡,獲得進一步的面談機會。
「妳的旅行太棒啦!我們正要找個攝影師合作,下個禮拜……」
「我可以用你們公司的器材嗎?」
「妳沒有嗎?!」
「因為我之後會到南美洲旅行,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在旅途上顧到太貴重的東西,所以沒帶出國……」
「不好意思……我們可能無法錄取妳……妳是個很勇敢的女生,不要放棄喔!」
對於不愛出國的美國人而言,我的旅遊經驗似乎是件了不起的壯舉,因此面試官往往都會稱讚我很勇敢,給予我溫暖的鼓勵。無奈的是,雖然我的經歷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但一得知我在此地停留的時間太短、也沒有器材可使用,立刻就打了回票。
儘管求職如此困難,但我並不灰心,因為我知道,若想要在世界的中心爭取寶貴的工作機會,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十倍、二十倍的努力。
當我的住處終於接上網路之後,我馬上買了一台筆電,開始搜尋當地媒體製作公司的聯絡方式,並且寄出自薦郵件。倘若一天十封信沒有回音的話,我就改寄二十封,二十封不夠的話就寄三十封,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
那天天色湛藍如常,我懷抱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走在第五大道,然後踏進一幢灰白相間的高樓大廈,跟著接待小姐來到於十七樓的辦公室。
一開始,那位穿著入時的美術總監似乎對我頗有興趣,她一邊欣賞我的作品,一邊跟我分享自己的故事。當年她也是一個人從美國西岸跑到東岸找工作,想要闖出一番事業,而靠著多年來辛苦打拚,終於在競爭激烈的紐約職場掙得一席之地。
「那你呢?你的人生想要怎麼過?」
「我要做一個 Traveling Artist,一邊到處旅行、一邊做和創意相關的工作!」
她皺起眉頭,「你不想留在紐約嗎?」
我試圖向她解釋自己的想法,「我當然希望在這裡生活,學習這個超級大都會的創作思維。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在不同的地方工作、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學習它們的優點,讓自己可以不斷成長。」
她聽了,立刻收斂起臉上的微笑,態度也有了180度大轉變,「人怎麼可以一直旅行下去呢?妳不好好地待在一個地方怎能發展事業?沒有穩定的收入又怎能支持妳持續的旅行?!」
為了捍衛自己的立場,我的反應不免激動起來,「 雖然我現在還沒有答案,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會找到辦法!」
最後她嚴厲地對我說:「不要再鬧著玩了!也不要再浪費任何人的時間!這裡不適合妳!」
當下我很想跟她說,即使紐約是你眼中最好的地方,也不代表我想要永遠生活在這裡,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看待工作的角度也不同,不是人人都想過著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但還沒來得及反駁,接待小姐已經把我領出房間……
看到電梯門關上,我的心情頓時跌落了谷底,但是我心知肚明,那位美術總監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令我不開心的不是她的質疑,而是我內心已開始動搖……
於是我不斷地追問自己:「我真的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從事和創意相關的工作嗎?我真的要這樣過一輩子嗎?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出發之前,我懷著想要探索更廣大的世界的夢想,此時卻處處碰壁。在澳門,我的工作是橫跨平面和數位媒體的製作人;到了紐約,我的身分搖身一變成為全職旅人,而我所能掌握的,只有旅途中的每個當下。但是,既然我選擇了和多數人不同的前進方向,只能硬著頭皮,勇敢地跨出下一步。
鏡頭下的感動時光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我還是沒有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只知道自己正在浪費寶貴的光陰。有一天,我下定決心不能再原地踏步,也不想再受到環境的制約,於是改變了找工作的策略,開始在 Craigslist.com 分類廣告網站刊登個人簡歷,尋找與當地創作人合作的管道。接下來,我每天都跟不同專業領域的創作人洽談,希望有機會為當地的搖滾樂團拍攝音樂影片,或是為時裝設計師做宣傳廣告。
受到幸運之神眷顧的我,最後經由一位創作圈朋友的朋友推薦,得到了參與一部獨立電影的機會,負責拍攝《$uperCapitalist》電影團隊的幕後花絮。
《$uperCapitalist》是部以金融為題材的驚悚片,也是監製夫妻檔的第一部作品,他們同是金融業出身,為了實現夢想而放棄原本的高薪,投入電影製作的行列,從企劃、集資、拍攝到上映,總共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完成。在這個尋夢過程中,可能有不少人認為他們是瘋子,投以懷疑的眼光和奚落的言語,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始終堅持到底,這部電影也不可能順利地拍攝完成。在紐約上映之後,緊接著又在華盛頓、舊金山、好萊塢播放,甚至進軍香港及新加坡,接下來也推出了第二部電影作品。
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拍攝電影團隊在時代廣場的宣傳造勢活動、在電影院籌備佈置、跟觀眾互動交流的畫面。每當我在攝影機的鏡頭前看著監製侃侃而談電影的拍攝心路歷程,不禁熱淚盈眶……他們義無反顧的熱情,讓我深深體會到:羅馬非一天造成的,沒有人走過的路並不代表行不通。
這個奇妙的緣分讓我如願以償在紐約做一個 Traveling Artist,也為我的旅程開啟了難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