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面對討厭的人
嫌奴
小可愛動物思
把討厭的人想成又小又可愛的動物。
生活中一定會遇到討厭的人,為什麼討厭不知道,但是你們一直都合不來;只要他一講什麼,你就覺得非常生氣。
這世界上有這麼多人,認識這樣的人也是難免的。
相信在職場裡,一定會有好幾個跟你不合的人。說真的,跟他們一起工作的時候會覺得心累,壓力很大。
怎麼辦才好呢?一直把他的事情放在心裡?抱怨給其他的朋友聽?或者跟他大吵一架?我的選擇是完全不去關心他,徹底不理會他。因為我不強求跟所有的人當朋友。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個房間,如果一直把討厭的東西塞進自己的房間,住在房間裡面的人一定會覺得痛苦吧?所以,不妨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一下,不要將那些討厭的人事物留在身邊。
如果可以的話,不需要勉強跟對方做朋友,直接切斷關係就好。
但是一定會有人說:「IKU老師,如果對方是我同事的話,怎麼辦?我們每天都會見到面,沒辦法一直不理他啊!也不能不跟他講話。」
嗯,這樣的狀況當然有,我建議你,可以把他想像成很可愛的小動物,小小隻、聲音高高的那種。然後想像他可愛的尾巴搖來搖去,一直叫一直叫(聲音很高亢)的模樣,但是你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只知道「今天他的叫聲好大啊~」
下次看見他的時候,心想著:「哎呦~怎麼辦~!討~厭~!好口愛!」
這樣想(我是認真的)的話,可能有人覺得我是個不懷好意的人?
沒關係,我就是這樣,會把奇怪的人當作是新品種的動物,因為我跟他不同族類,所以聽不懂彼此的話也是正常的。
如果這樣還是不行的話,建議你不要一直待在同樣的地方,面對同樣的問題。
離開也許是最好的方法,你的人生很寶貴,不要浪費在不重要的人身上!
渺小到幾乎不存在的人
道端相手。
不要在乎路邊的垃圾。
最近很多新聞提到網路霸凌,我在經營Facebook、當YouTuber的過程中也常常遇到酸民的攻擊。
當別人跟自己腦中認定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去攻擊對方,也就是我們說的「酸民」。例如當有個藝人出軌、使用暴力的新聞出現的時候,酸民就會聚集起來,開始用很難聽的話,甚至是髒話去抨擊那些人。
我看了腦科學學者寫的一本書,他說這個行為其實跟我們腦部的構造有關係,當你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會讓你的腦部感到快樂,同時因為認為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所以更加理直氣壯。但是做出這個行為的出發點,最終其實是為了要讓自己感到舒暢、快樂,並不是為了要讓這個世界更好。
透過攻擊別人、讓別人受傷,最後獲得快樂,這樣不是一種自私、錯誤且病態的表現嗎?
看到一些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報導,我認為正常的人應該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考慮對方的心情,或者去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做?另一種可能是認為「這個人外遇跟我有什麼關係?」、「這則新聞重要嗎?」、「我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時間注意?」。
不需要特意去攻擊別人,這不是所謂的「正義」。
我曾在另外一本日文書中看到,日本的某項研究找了約兩萬個人一起參與調查後發現,這些人裡面會做網路攻擊、當網路酸民的人,只有約0.47%,可以說是完全不值得被關注的群體。但由於他們的行為跟正常人不同,所以他們說出那些難聽的話後全部都被放大。
每當有人來問我想要當一位網路創作者,卻又害怕酸民怎麼辦?我認為他們不是很大的群體,是不值得被關注的人,當他們不存在就好。
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創作出來的內容一定會有肯定你跟不肯定你的人,肯定你的會留下來訂閱、留言成為你的觀眾,不肯定的自然會離開。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些不肯定你又故意留下來的人可能是病態的,要關注他們的不是你,是醫院的醫生!
如果你感受到壓力與痛苦時,一定要尋求身邊朋友的幫助,不要自己一個人承受。有問題的是那些在網路霸凌你的人,我認為這些人其實是很可憐的,浪費了很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在學校裡,有的小朋友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受到父母的呵護,只能透過欺負同學獲得關注;許多酸民在自己的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找不到快樂的事物,最後只能透過在網路上的攻擊與謾罵,引人注意。
寫的人是怎樣的人,就會寫出怎樣的文字,就像鏡子一樣,有散播開心的人,讓我覺得溫柔的人,也有散播悲傷與憤怒的人。那些在網路上進行語言暴力、霸凌的酸民,雖然現在看起來不會受到任何懲罰,但不代表未來也一樣不需要為這些行為負責或是接受法律制裁,都是有可能的。
網路創作者們,不需要為了酸民低頭,你們創作出來的價值是很高的,不需要去在乎那些渺小到幾乎不存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