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藏拙立身 左右人生的思潮
在得與失之間,在擁抱或放棄機會的關鍵時刻,你的選擇是什麼?
因為藏拙,我認識自己而做出最佳選擇,適時藏拙揚善,走出穩健的每一步。
因為工作之故,我有許多從事創作、幕後工作與專業人士的朋友,他們在累積一定資歷、到達某種業界位置後,經常會面臨『下一步要怎麼走』的難題,走到某個高度後,如何攀登下一個高峰?面對這個話題,我的答案常讓周圍的人驚訝:我從不刻意規劃我的人生,它沒有具體的藍圖、預設要走的軌跡。機會就像樂透,你無法預設幸運會何時光臨,而我所持的態度是,面對人生中每一個造訪的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包括適時『藏拙』,而接受與拒絕都是一種智慧。當每一步走得穩健而踏實時,這些每一步慢慢的累積,自然而然就會指出一條道路,你將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藏拙是我的立身之道,也是人生態度,可以說,它影響了我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在工作上更是影響至深。外界經常會以『幸運』來形容我的人生,包括工作,總是一帆風順、運氣極佳,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但我認為上天是公平的,就如當我們在說『命運命運』時,命是天生,而運則是可以透過後天努力改變。所謂的順遂與幸運,持平的說,實則與我懂得適時將不足的部分先收起來,上場時總是呈現出準備好的部分,有絕大關係。在這兒,恰好有一個例子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的『藏拙』觀念。
在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中,參賽者許仁杰曾以自彈自唱迎戰。一路以來,許仁杰的歌聲頗受肯定,但可惜的是,他那次的新嘗試──自彈自唱的成績卻不甚理想。在那次的評論中,我首度提到『藏拙』兩字,每個站在台上的人,都應好好審度自己的現況,包括你能做到什麼,哪個部分有待加強,並為自己設立一個標準。當你能說服自己、能感動自己時,才有可能感動別人,贏得掌聲。若能力還未足以拿出好的作品時,何不適時的先將它收起來,選擇自己擅長的部分來表現?
這和巨星之所以是巨星,道理並無不同。我發現不論是二十年前流行半屏山髮型的演藝圈,或是現在新人輩出、人才濟濟的演藝戰國時代,每一位我所接觸過的巨星,都有一個共通點:站上舞台的那刻,他們都在瞬間發出萬丈光芒,每個舉手頭足、每個躍岀的音符,都極具感染力,耀眼而炫惑。這種千萬瓦力,從何而來?
沒有人是天生的藝人。根據我的觀察,這些巨星之所以能夠成為巨星,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們都擁有極高的自覺與自我要求:只要站上舞台,他們一定會將自己準備好,就像大廚端上桌的菜,一定是經過完美烹煮,因為他們太在乎觀眾看到的夠不夠精采。經過充分準備的成熟演出,當然會吸引你我的視線。他們深諳自己的強項與不足之處,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所以會時刻審視自己,一旦未達到自我要求,則不躁不急的先將它收起來,而這就是『藏拙』。
藏拙並非不鼓勵表現自己,或不鼓勵嘗試,它內藏的精義更在於期勉你每次的展現,都是經過思考、準備充分,你的表現因為準備完全而水到渠成,而這正是自信心獲得的起點。此外,藏拙也隱含了一個大前提,你必須對自己的整體狀態有足夠的了解,經過全盤的思考,誠懇的面對自己,與自我展開對話,才能做出正確的隱拙揚善的判斷。
我相信『認識自己』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重要的人生課題,這正是拙觀念帶給我的第一個禮物:時時審視自己。此外,以藏拙立身,也讓我深刻領受到『有失,就有得』這句話。
身為『藏拙』的奉行者,當許多工作紛紛來敲門時,包括舞台劇、電視劇工作,甚至還有電影演出的邀約,曾有導演表示想以我的個性為人物藍本,為我量身訂作一個角色。面對一些我自認還沒準備好的工作,我婉拒了,這也讓我身邊的朋友譁然『這麼好的機會,你瘋了!』但我的解讀不同,有時拒絕反而是另外一種負責──當我評估我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時。
機會來臨時,我們很容易毫不猶豫的伸手抓緊它,唯恐錯過任何一個表現自己的可能。猶記在八、九年前時,曾有廠商提出八位數字的高價,希望使用我的名字,以推出化妝保養商品。面對如此誘人報酬,我們是凡人如何無動於衷?但就像是我常跟身邊助理說的:『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賺。』我必須對自己的專業負責,所以我珍惜也重視每個以我名字推出的商品,在評估過後,我知道這八位數字的代價可能是快速消耗我的專業與『鄭健國』三個字,最後,我婉拒了這個邀約。
面對選擇時,意識到『可以不做』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因為它的前提是要做就做最好,而衍伸出來的下一個動作則是,推動你去思考不選擇這個,那麼其他的可能性是?這次的出書,正是一個好例子。
我可以選擇出符合市場期待的工具書,我也知道這種類型的書籍較容易榮登暢銷書排行榜,是一條名利雙收的康莊大道。不過,我一向主張『自由創作』,也因此很難將創作、創意條列化,無法將它文字具象化;此外,關於彩妝技法與技術的工具書,坊間已有相當多的相關書籍,若未做出新意與區隔,我的決定是不如不做。反之,當我發現市場有這麼多的工具書,卻沒有一本談專業人員的態度、倫理與觀念的書籍時,我的書籍主題靈感就擦亮了。
藏拙概念引導我去思考,也讓我一步步接近夢想。我一直懷有自創品牌的夢想,也一直往這個方向邁進,在過程中有許多廠商與我洽談合作網路販售的化妝品,但因為我對品質的要求與對品牌兩字的堅持,始終沒有選擇這條路。但在『捨』的過程中,乍看平靜無波沒有新作,但能量卻在繼續累積,也因此,其後當有適合的機會出現時,我已累積足夠的能力去掌握機會,也順利的推出自創的化妝保養品牌。
我之所以會有藏拙的態度,嚴格說來,與我曾經受國劇的訓練有關。大學時期我主修戲劇系國劇組,我們經常需要上台公演,也因此每個人都會面臨選角的問題。如果你的聲音細尖,就不適合選老生,反之亦然。國劇的訓練讓我們必須去思考自己的狀態,接受自己的優缺點,進而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而人生的舞台亦是如此。透過了解自己而找到人生定位,並在既有的狀態下做到最大、最好的程度,持續思考如何再突破。
藏拙的思考邏輯影響我的層面,不僅在工作上,包括我的穿衣原則、風格,甚至生活態度與立身處世,都是一以貫之。因為了解自己,從而能夠開展出舒適的平衡感與節奏感,讓我可以繼續以優雅的步伐,行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