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高以翔Godfrey,認真運動型男,演技超群令人著迷!
我這麼熱愛運動,當初會趁暑假回台灣,主要也是因為有朋友想介紹我去打職籃,沒想到卻誤打誤撞進了演藝圈。三年前的暑假,我和二哥回台灣。二哥對於演藝圈很有興趣,剛好他有同學在中視節目部工作,我們就一起去看張菲主持的「綜藝大哥大」錄影。那時候又高又壯的我,穿了一件NBA背心,在人群中非常醒目,因此被製作人王鈞注意到,那天他走過來和我打招呼、幫我拍照,問我有沒有興趣從事演藝工作,接著就引薦我到他太太開的經紀公司。
這一切回想起來很像是一場夢,我從小對演藝圈就有興趣也作過當「螢幕英雄」的夢,卻從來沒想到這一天就這樣來臨了!好像已經寫好的劇本等在那裡,我只要走過去就好了。我曾經以為自己的職業會是健身教練或體育老師,沒有想像過會成為一個演員或model。
我和經紀公司簽約之後,拍了一些偶像劇「鬥牛,要不要」、「戀愛女王」、「天堂來的孩子」、「我要變成硬柿子」等等,接著也演出了大銀幕作品。如果真的比較拍電影和電視劇的不同,主要是拍攝的模式不一樣,電影的專業分工也比較細,這兩者我覺得挑戰性都滿大的。
一開始拍戲,我馬上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語文,當時的我連劇本都幾乎看不太懂,在大學時雖然有選修中文課,但加拿大都是教簡體字,一下子要讀懂大量的繁體中文還是很困難。每次拿到劇本都必須請公司的同事一字一句念給我聽,我再用自己的方法寫上拼音,然後反覆練習,讓自己可以念得順一點;有些用詞我不瞭解,他們也經常花很多心思跟我解釋其中的意思,所以每回讀劇本、背台詞我都得比其他人花上好幾倍的時間和心力,還好經過這些時間的訓練,我的中文已經進步很多了,現在拿到劇本時,壓力真的比以前小了很多,也不再只是努力於把台詞背好,更能深入一點的去體會角色的個性,並掌握說台詞時的語氣等等。
「天堂來的孩子」是我第一次的戲劇演出,拍這部戲的時候我才十九歲,演出的角色卻是一個三十幾歲的總裁,已婚又有小孩,那簡直是十九歲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的人生,更不知如何揣摩這個角色。在拍攝初期,我的壓力非常大,尤其看到整個劇組都在等我一個人的時候,我真是又愧疚、又緊張,一直到後來才慢慢適應,也找到可以表現自己的方法。我很佩服在戲中演我兒子的童星,導演叫他哭就可以立刻哭出來,比我還要老練,真是厲害!
第一次演出就是和我的真實年齡落差這麼大的角色,也是我覺得拍戲很有趣的地方,這些人生我雖然沒有經歷過,卻可以從揣摩劇裡的角色中去瞭解、去感受。我覺得演員的人生精采豐富,不是在於鎂光燈之下有多麼耀眼,而是在他在工作上細膩地感受各種生活。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鬥牛要不要」中飾演的坦克,他是一個在球場上很霸道野蠻、會不計一切代價去贏球,在球場之外比較理性的人。這個角色和我本身的個性落差很大,雖然我的外表看起來很酷,私底下卻是一個害羞溫和的人。在這次的演出過程中,我就有享受到「玩」的感覺,看看自己變成這麼兇狠的人會是什麼樣子?可能因為我自己對這個角色很有興趣,所以拍起來很能進入狀況,也得到不少觀眾的認同。一直到現在,我在各種場合和我的粉絲交流,他們都還是會對著我喊「坦克」,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去年我拍了一部電影,是由徐克導演製作的「女人不壞」,這是一部很好玩的喜劇類型的片子,我自己一直很喜歡喜劇和動作片,從小到大也看了很多這一類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在描述三個不同類型的女人,她們獨特的性格和愛情觀,我飾演一個超級大明星,就像劉德華、郭富城那樣的大明星,穿得帥帥地,每次出場都威風凜凜。桂綸鎂飾演我的粉絲愛慕者,她在戲裡的角色是一個充滿矛盾衝突的女人,外在表現很強硬,內心卻很浪漫、不切實際。在戲裡一開始我是不喜歡她的,至於後來如何發展,我希望大家還是支持一下電影,走進戲院看看這個好玩的結果吧。這部片是在北京拍攝完成的,我也在北京待了一陣子,雖然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前去,但拍戲的過程一點也不無聊,同劇組的當地人都很照顧我,讓我覺得很窩心。電影常常一拍就是好幾個月,所有工作人員朝夕相處下來,會很有向心力,互相幫忙,這種感覺很好。 這部戲讓我進步很多,也交到不少新朋友。另一位女主角周迅常會帶我們去當地好吃的餐廳吃吃喝喝,她的造型師男友是台灣人,因此跟大家滿有話聊的。另外,還有因拍這部片認識的彭于晏,他常在大陸拍戲已經很熟悉那裡的環境,也很照顧我,沒事就約我去吃飯,一起買DVD回家看。那段時間是我看了最多DVD的時候,不需要開工時,我都在家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回想從拍第一部戲到現在,這中間的過程變化真的很大,我也看見了自己在演技上的成長進步,例如一開始我連劇本都不會看,背台詞不是那麼順利,而且表現得滿呆的,好像只是在念一長串台詞而已,沒有什麼演戲的感覺。一直到拍了兩、三部戲之後,才開始抓到演戲的訣竅,導演教戲的時候我也比較能瞭解(主要也是我的中文能力進步不少),漸漸進入狀況了。
我慢慢體會到演戲的樂趣,希望自己可以表現得越來越好,我的夢想是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希望有一天能去好萊塢發展,拍動作片或者是漫畫改編成的電影,像是蜘蛛人、變形金剛、X戰警這一類的電影。漫畫改編成的電影有趣的地方是原本只是紙上的東西,將它用現實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變得很真實、令人振奮,而且如何把虛擬的漫畫角色,或是大家心目中已經有既定形象的漫畫角色詮釋得貼切,更是非常有趣的挑戰。
在國內拍戲,去了片場就是等待,可能一整天等了八個小時,拍了半個小時,然後以半個小時付費;在國外即使等待的時間一樣算時薪,我記得是一個小時二十元加幣。在國內拍戲通常是等便當,而國外拍片的時候現場有餐車,一個行動buffet,演員肚子餓了就可以去餐車上拿東西吃。除此之外,國內外試鏡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國外試鏡比較快速,因為試鏡的人很多,導演通常看一下並和你交談一下就可以決定了。在國內試鏡比較細膩,導演會需要看到你各種表達方式,再決定要不要錄用。
三年前我回台灣玩,無意間進入了演藝圈,當時我還沒大學畢業,但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學業留在台灣發展。坦白說我自己對於念書的興趣沒有很大,對於演戲比較有熱情。媽媽也很支持我的決定,她認為機會來了就要好好把握,至少給年輕的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如果發展得好,當然是很好;如果真的沒有辦法,以後再回去念書也沒有關係。我很感謝媽媽用這麼正面、開放的角度來看待我的決定,而有了這樣的支持力量,我自己也會更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