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是勝利,不是被害人
我們走出餐廳,我的思緒又飛到另一個「真善」的例子上,一位品格卓越、能伸能屈的大丈夫,就是他的遺教把我帶到了維也納:維多.弗蘭克醫師。
一個星期以前,我告別了陽光普照的南加州,繞了半個地球,心中懷著一個希望:多了解維多不朽的一生,並了解那麼多的惡行怎麼滋養得出這麼多的良善。
我的學習之旅就從踏上維多走過的路開始。而這不過是在他有尊嚴、有目的的九十二年人生中短短的三年。
這位年輕的醫生將會又花三年闊別他摯愛的維也納,拋下維也納的美麗安祥,在納粹集中營熬過恐怖不仁的囚牢歲月,沒有自我,只是一一九一○四號。
但是比較起來,這三年被偷走的光陰還不是那麼地痛,納粹攫奪摧毀的才更讓他痛心疾首:他的嬌妻、未出世的孩子、他的兄弟、母親、父親,還有他成年以來一字一句寫就的手稿。
我站在弗蘭克家門外,想像著納粹趁夜闖進來,把他的安樂窩攪成了地獄,把維多和他親愛的家人從溫暖的被窩裡揪出來,塞進運牛貨車,送到集中營。我怎麼也忘不了那種心情。
怎麼有人可以在這樣的心碎、這樣的蹂躪之中仍然選擇昂首闊步?他怎麼能捨棄戰敗而選擇勝利?我有企及這樣的勇氣的一天嗎?
維多怎能和安妮.法蘭克一樣,明明經歷了凶殘酷慘的人性,卻還選擇相信人性本善?
答案就在他寫的書裡。這本書是他在浩劫結束後,以九天的時間一口氣寫成的,而這本書在後世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活出意義來》。
他在書中寫道:「一個人什麼都能被剝奪,唯有一樣不行:人類最後的自由──在任何限定的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的路。」
儘管他的環境如此險惡,他仍選擇了意義、責任、貢獻。因為選擇「苦得值得」,他證實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凌駕外在的命運,只要走有尊嚴的路。
財產遭掠奪,生命中熟悉的每一塊都被搶走,每一個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摧毀;不當人看,當他是最卑微中的最卑微;被迫吃苦、挨餓、困乏,除了一死,所有的苦頭都嚐盡了,成為囚號的他,卻仍變成了一個人。
維多(Viktor)的確人如其名,選擇了當勝利者(Victor),而不是被害人。他當著不仁的空洞面孔找到了人性,他在無望的無垠大海中找到了希望。逆流以排山倒海之勢迎面而來,他仍不小看自己,也不小看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