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日本思考權威教你用「忘卻力」整理腦袋,輕鬆提高記憶力,學習、工作效率加倍!

BOUKYAKU NO SEIRIGAKU

  • 作者:外山滋比古
  • 譯者:林佩儀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09/23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19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799-1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0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自我成長/讀書.學習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空腹時大腦全速運轉

一大早最適合思考、用腦

忘卻力在夜晚運作,它進行整理讓大腦易於運轉,因此隔天一早的大腦最適合思考。

發現這件事的人並不少,譬如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曾這麼寫。

早上思考(Think in the morning)

中午行動(Act in the noon)

傍晚吃飯(Eat in the evening)

晚上睡覺(Sleep in the night)


不過,適合思考的時間並不侷限於早上,中午前、傍晚的工作效率也頗高,換句話說,大腦在這些時段的狀態也很不錯,尤其是傍晚。可是就體力而言,傍晚應該比白天累,為什麼大腦卻更活躍,忘卻力卻更發揮作用呢?

大概是因為這兩個時段都處於空腹狀態。當食物進入胃袋之後,能量集中於消化食物,大腦的活動量變會降低。


午睡的功效

大腦運轉所需的能量出乎意料地多,當能量消耗於生理活動時,或許得暫時停止其他活動。古人曾說「即使父母死了(意指不論何時),也不忘飯後休息」,意思就是為了幫助消化,飯後必須停止所有工作,這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飯後非常不適合思考,應該把腦袋放空,休息一下。

打瞌睡有助於消化,忘卻力也會在同一時間大力促進腦內清掃工作,所以打瞌睡的時間雖短,但張開眼睛醒來後,便會覺得神清氣爽、頭腦清晰。大家一般都把打瞌睡當成敵人,這其實是搞錯方向了,應該要做的,是重新思考午睡功效才對!有午睡習慣的社會,想必當初一定有考慮到午睡的功效。

晚餐之後也要消化,所以晚上也不適合念書。就像布雷克說的,傍晚吃飯、晚上睡覺才健康。如果非得要晚上工作的話,建議等工作結束之後再吃飯。為了健康起見,飯後過一段時間再睡覺才好。如果考慮到大腦運轉、工作、念書等等,就會知道吃飯要在工作結束後再吃才好,這是肯定的。



早餐前與晚餐前的斷食效果

早餐前的工作效率高、成果佳,這都歸因於前一晚睡眠所帶來的空腹活力,可是午餐前的效率不能和早餐前的效率相提並論,因為早餐後到午餐前的時間很短,不能充分整理大腦,相較之下,晚餐前的時間還好一些,因為午餐與晚餐相隔約六、七個小時,即使比不上半夜的休息、忘記,晚餐前的狀態還是勝過午餐前許多,也就是說,忘卻力會在晚餐前發揮較好的效用,讓大腦恢復較佳的狀態。

既然重視早餐前的工作,就沒道理忽視晚餐前的工作。

餐前餐後的大腦活動效率完全不同,餐前的活動效率絕對勝過餐後。當胃忙於消化食物時,大腦會暫時中斷活動,協助胃進行消化,過了一會兒,大腦才能開始運作,而且初期的效率很緩慢。

換句話說,思考在進食後會暫時休息,隨著空腹感漸增才逐步恢復運作,並促進忘卻作用。

餐後的時間愈長愈好,經驗法則也印證了早餐前的工作效率最好,晚餐前次之,最差的是中餐前。

明顯地拉長餐後時間將出現斷食效果。雖然一般人仍對斷食帶來的健康影響抱持疑問,卻會期待它在精神上與知性上的淨化作用,自古以來,斷食在東西方都是一種備受重視的宗教修行,深具精神效果。斷食可除去腸胃的剩餘物質、提高臟器功能,同樣地,它也可以打掃心靈、淨化精神。

然而,人不可能一直斷食的事實也擺在眼前,不斷食,卻想得到接近斷食的心神效果,該如何是好?答案很簡單,不須想破頭。

其實人每天都會進行小規模的斷食活動,如前所述,時間最長的就是晚餐後,最短的是早餐後,幾乎每個人一天都有三次小規模的斷食活動,只是不太有人注意到這件事。

最長的斷食是晚餐後到早上的這段時間,中止(break)斷食(fast)就是早餐(breakfast),不知這是誰何時發明的詞彙,真是有趣。早餐前的大腦最清醒,晚餐前的斷食效果排名第二。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