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忘後記人生整理術︰日本思考權威教你用「忘卻力」整理腦袋,輕鬆提高記憶力,學習、工作效率加倍!

BOUKYAKU NO SEIRIGAKU

  • 作者:外山滋比古
  • 譯者:林佩儀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09/23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19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799-1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0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自我成長/讀書.學習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不做筆記,學得更好

寫了會忘

最近並不常看到報上刊登演講的消息,但之前只要一出現這類報導,一定會讀到「聽眾認真地做筆記」的字句。於是一個常識形成了:認真的聽眾會做筆記,會做筆記的就是認真的聽眾。

實際上,做筆記的人雖然很多,卻都是一些不常聽演講的人,他們為了不忘記演講內容才做筆記。如果來到燈光不足的演講會場時,做筆記並不輕鬆。

有趣的是,竟然沒有人思考即便如此還是要做筆記的意義何在,以為做筆記肯定比單純聽講來得認真,儘管做筆記也不可能把演講內容全部記錄下來。不僅來不及寫,匆忙之間寫下的文字也很凌亂,甚至會看不懂。話雖如此,做筆記還是會有自我滿足的效果,旁人也就沒什麼好說的。

想要把聽到的演講內容都變成自己的東西,基本上這種想法就是不對的。聽懂一半就很不錯,記得五分之一就很棒。做筆記會讓耳朵鬆懈,就不會仔細聽演講。可是當事者卻覺得現在不懂也沒關係,做了筆記就能安心。

文字信仰、記錄信仰

畢竟,文字是為了寫下不可忘記之事而發展的一種表記方法。一旦寫下來,就感到安心,覺得可以忘記。留下了紀錄、文章,所以不用擔心,卻也因此忘得快。

實際上,開始使用文字之後,人類的記憶力便退化許多。總覺得安心而輕易忘記,導致記憶力衰退。眼睛看不見的人無法依賴文字,他們的記憶力多數比一般人好。即使幾年不見的朋友,他們依舊能分辨出腳步聲、認出那個人。

我們擁有文字信仰、記錄信仰,記憶力也因此退化許多。「文字與紀錄提高我們的忘卻力」,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有益於人類。不過一般人卻對這兩件事毫不關心。多虧有了文字,我們才能安心地忘記。文字對於發展忘卻力、產生新思考絕對功不可沒。

以前有一個大學生一開學就去拜訪教授,請教念書的方法。學生問:

「該怎麼做筆記才好?」

以前和現在不同,現在的大學以教授講課為主,內容是教授自己做的講義。以前為了讓學生方便做筆記,教授會分段講授內容,學生得自己抄在筆記本上。有點像聽寫,市面上也買得到所謂的「大學筆記本」。即使是國文課,也是用這種橫式書寫的筆記本。期末時就靠筆記本準備考試,所以對於新鮮人來說,怎麼做筆記很重要。

教授的回答令人非常意外。

「不用做筆記,專心聽課就好。」

學生雖然感到不安,還是照教授說的做,幾年之後成為一位優秀的學者。

寫字會分心,不僅讓大腦無法專心,還可能會漏聽重要的部分。如果沒做筆記,就會集中精神聽講,理解力也會隨之提高,根本不用擔心會忘記重要的事情。這對於習慣做筆記的人來說,或許非常不可思議。不過,不做筆記的確可以幫助理解。

不做筆記、專心聽講的話,就能在當下分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忘了也沒關係的,然後把重要的事情記在大腦裡。而那些被整理過的資訊有利於大腦運作。

人經常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尤其是讀某某學習書的時候。以為這種讀法很可靠,但之後回過頭看,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第一,大家幾乎不會重看之前費心做的筆記,既然不會看,何必浪費那麼多時間做筆記?況且,這還會中斷閱讀,導致理解不易。

更讓人感到困擾的是,做筆記會讓人逐漸無法區分重要與不重要的部分,不把所有片段記錄下來就不安心。導致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幾乎接近全盤抄錄。

做筆記的同時,還要能精讀書本,所付出的時間、勞力經常與成果不符。不知是否因為漸漸了解這一點,很多人隨著年紀漸長,自然不做筆記了。這不是變懶惰,而是從經驗當中獲得的智慧。

忘了就很麻煩,所以才有備忘錄或筆記本、摘錄的存在。一旦記錄下來,便會安心地忘記。然而,如果不看備忘錄或筆記本,它們就是沒用的東西。因此,單純地聽、單純地看才是取得資訊最自然又最有效的方法。記憶與記錄、忘記、理解之間的關係,比一般人所想的複雜多了。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