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美麗人生的背包︰21個擺脫負面想法、情緒低潮的方法,讓你的愛情、工作、生活、人際關係愈來愈圓滿!

Una Mochila para el universo

  • 作者:艾爾莎.普西特
  • 譯者:葉淑吟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3/10/28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887-5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我們需要多少朋友才會感到安全?

這是真的嗎?我們人類的社交脈絡比其他族群還要廣闊?

沒錯。經證實,其他族群的社交關係和腦部大小相關,愈是經過混種的鳥兒,腦容積就愈小,或許這是因為牠們的社交能力不高。人類的大腦則相反,需要消耗許多能量,佔我們身體總能量的百分之二十,這跟需要管理複雜的社交脈絡有關:情人、家人、朋友、同伴……圍繞我們周遭的人群。

我們來往的人數有上限嗎?

我們大腦能同時維持的社交人數是一百五十人,稱為「鄧巴數字」(Dunbars Number),以紀念研究這些問題的人類學家和生物進化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這一百五十個人當中,有五到十二人是我們比較頻繁聯絡的核心,其他約百人我們平均一年交談一次。

我們可以稱那些網路社群中成百上千個聯絡人是「朋友」嗎?

鄧巴說,虛擬世界的聯絡人不可稱作朋友,因為除了一百五十個人外,我們對其他的人幾乎一無所知。比方說臉書的「朋友」定義相當廣,就像裁縫師的百寶箱一樣,把所有認識的人都塞進去,有親近的熟識、朋友的朋友、昔日的敵人,以及那些「亦敵亦友」的人(譬如小時候在學校裡欺負你的孩子,現在卻變成你網路上的「朋友」)。在臉書上,可以使用「聯絡人」這個稱呼,聽起來雖不妥但比較接近事實,這就像當你表面說「愛情」,其實是暗示「性」,我們美化一點字眼,以便聽起來較具吸引力。有誰會拒絕擁有一千三百個朋友?要記得,人真正需要的感情和愛情,這比包含性在內的一切還要重要。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使用「朋友」這個字眼反應了現代的一個趨勢,而我認為是正面的,那就是對其他人敞開自我,在認識新朋友時,不會那樣多方苛求。這是多元、開放的社會的一個特點。

要怎麼當別人的朋友?

或許孩子比你更容易做到這件事呢!看看孩子們交朋友多麼輕鬆:他們用的是最簡單但最基本的辦法,也就是對其他人張開雙臂,要求作伴,絕對不會假裝不好意思,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防衛心太重。我們大人總等待其他人先跨出第一步,可是到頭來只有孤獨相伴,學孩子那樣直接說出「我想當你的朋友」的方法值得推薦。但是交朋友除了「想要」外,也要感情上的連結,而不是身體的接近而已:你認識了其他人,真正地認識他,知道他在乎什麼,對什麼感到快樂。光有敬佩和願望是不夠的,在某種程度上,朋友之間需要建立親近的感覺。

我們都感到孤獨嗎?

這是一種普遍的感覺,正因如此,我們會在其他人身上尋求庇護和情感。正確說來,研究指出人一年平均四十八天會感到孤獨,每多一個朋友可以縮減一年兩天左右的孤獨時間。


中彩券和有個快樂的朋友,哪個比較好?

一年的收入增加約三千塊歐元,幸福感能上升兩個百分點。拿來跟擁有一個快樂的朋友能多帶來十五個百分點的幸福感比較看看!友誼和愛情的力量相當強大。這表示當喪偶時,另一半追隨而去的可能性將提高。而這種他人對我們造成的打擊,並不止於親密的朋友群而已,經過證實,如果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發胖,你也會跟著發胖。如果那個人戒菸,你也會亦步亦趨。這在統計上的影響因素,稱作「三度影響力原則」。記住:如果直接接觸快樂的人,就能擁有百分之十五更快樂的機會。而每個悶悶不樂的朋友,會降低你七個百分點快樂的機會。


我們需要多少朋友才會快樂?

擁有五到十二個普通或者親密朋友,我們會比較自在快樂,這就是我們的親密核心。缺點是,到了老年這個核心通常會凋零,因為我們一生會慢慢失去親愛的人。若不想這個核心萎縮,得要花費一番努力。這不是意味替補失去的人,但我們可以像孩子那樣敞開心胸迎接更多的情感和友誼,而不要將自己封鎖在已經縮小、僵化的小團體裡,這樣會讓我們感到空虛、依賴和寂寞。

如何擴大我的親密圈、交更多朋友,不要一味依賴網路?

其中一個辦法是增加社交和感情生活的多樣性,不要過於倚賴單一的情感來源。擴展你的興趣、跟昔日同窗聚會、平衡虛擬生活;參加講座和座談會;加入有共同興趣、旅遊和運動嗜好的社團;當志工,或者任何有助你享受生活以及遇到更多機會的事情。就這樣子去做,重拾孩童時的目光,別把擴展你社交圈的機會拒於門外。其實大家都希望這麼做,但是大部分的人不敢行動。別讓不安和害羞成為你與其他人之間的障礙,勇敢一點!

為什麼我喜歡透過網路等待聯絡人或朋友先行動?

根據調查指出,檢視推特或臉書訊息、回電子郵件,可能比對酒精或香菸上癮更為嚴重。這種上癮不需花費也沒有顯著副作用,但是能安撫我們希望屬於某個社團和接收資訊的渴求,所以吸引力更無遠弗屆。接下來我們將看到,掌握周遭發生的大小事,是另一種繼承自老祖先難以抗拒的需要……

聊是非的好處和危險

我們人類將人生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評斷他人是非上,換句話說,我們嚼舌根的時間比睡覺或是吃東西還多。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在這件事上,這幅想像的畫面要比千言萬語還要重要許多,想一想其他靈長類動物是怎麼互相捉對方的虱子,或許他們這樣是因為不像我們能輕鬆聊八卦吧。羅賓.鄧巴清楚知道,我們人類東家長、西家短,是因為我們的社群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為廣闊,所以我們需要發展出跟其他人接觸的有效途徑。而我們人類的選擇是聊天。

如何學習聊天?

六歲之前,我們能學會使用一萬三千個字彙說話,到了成年,增加到七萬個字彙。這稱作「語言本能」。相較之下,狗兒懂的字彙最多不超過一百五十個。我們人類把聊天,也就是說長道短的能力,當作是在這個廣闊世界上,散播和接受資訊的快速管道。因為如此,像是推特之類的全球性傳播工具,正好完美符合我們連結並接受資訊的需求。

我們為什麼那麼在乎別人知道的東西和想法?

我們生來便帶著這種基因。我們自認需要其他人的保護、喜愛,以便能察覺有哪些危險和機會,如此一來,聊是非能幫我們感到被接納和得到訊息。也許那些訊息決定了你的生存!事實上,當身處人類團體當中,比方說辦公室,當我們想要排擠某個人,我們會怎麼做?我們會將他排除在嚼舌根的範圍之外。這對遭到排擠的主角會相當痛苦,因為當我們感覺遭到孤立和排擠,我們會提高警覺,我們不知道危險藏匿在何處虎視眈眈,或者會錯失什麼機會……這是對一個人所能做的最殘忍的事。

這麼說,聊是非有黑暗的一面

當然有的,它的力量相當強大。你可以透過聊是非得到歸屬感,並自成小圈圈。你提供我訊息,我則以更多訊息作為交換:主管的情人是誰?股市哪幾支股票會上漲?哪間店賣的番茄比較便宜?透過他人嘴裡聽來的消息,你可以交換有用的訊息,但是你也能造謠毀掉某個人的名聲,這個人也許是個敵人,或者僅僅是你嫉妒而討厭的對象……

還好我們人類具有判斷力,而且造謠者會發生不可思議的事:喜歡道人長短、放風聲傷人,會遭報應。如果講他人壞話,其他人以後也會輕易以你指責他人的缺點來批評你。第二個避免講其他人是非的好理由是,經過證實,講壞話而傷害他人的人,通常心理極度不安,在團體中並非受歡迎的人物,因為他們讓人無法信賴。

壞心其實得付出高昂代價,因為我們與生俱來就是要去愛、分享和體諒。所以,最好以親切、溫柔來取代搬弄是非。我們每個人不安和冀求歸屬感的渴望會因此而冷靜下來。接下來我們將看到哪些正確的行動,能幫助我們表達和滿足情感上的需要。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