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假裝不在乎:《高敏感是種天賦》知名心理諮商師教你脫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

Come Closer: On Love and Self-protection

  • 作者:伊麗絲‧桑德
  • 譯者:梁若瑜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8/27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6782-0-9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16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自我保護是為了克服緊急狀況
自我保護策略通常是一種求生技巧。
舉例說明:

安娜年紀很小時,若試圖博取父母的注意,他們的反應往往是負面的。他們可能會嫌她很煩,或可能會看到他們流露出有壓力或不舒服的眼神,這對她來說實在太不愉快了,以至於她在日後的人生中決定放棄,且從未學習培養所謂正面的「爭取注意力」技巧。
於是,她窮盡自己所有的創意想出另一種辦法,畢竟兒童非常渴望和照顧者建立深厚的依附關係。她發現,要是轉而主動向他們付出自己的注意力,事情就能比較順利。所以每當她渴望受到關注,她就會在正在看報紙的父親身旁坐下來,關心他正在閱讀什麼內容。通常她父親覺得這樣還滿愉快的,她便能和他肩並肩坐在一起,感受他身體的溫暖,並透過這種方式,獲取兒童極度需要的親密感。
長大成人後,安娜變得擅長讓自己退居其次,轉而將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而這確實是一種很棒的技巧。問題在於,她無法再非常明確地感受到自己對關注的需求,她感到自己非和別人待在一起不可。當心中浮現這種渴望時,她通常會找姊妹淘出來,等她們坐下來一起喝咖啡時,她便會問:「最近好嗎?」大多人都很喜歡被這麼問候,於是她的姊妹淘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了又說,然而安娜無法明白為什麼自己變得越來越惱怒和挫折。

她本身渾然不覺,但她這是在使用童年時期所學到的一種求生技巧。她無法再感受到自己對關注的需求,或者她一意識到這需求的存在,就立刻將需求拋開,讓她的求生技巧取得主導權。
一旦安娜察覺到自己處理關注需求的模式後,她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下次再和朋友一起坐下來時,她或許就能稍微改變一下,多聊一些自己的近況。
而安娜的丈夫也將如釋重負,因為她將不再因為自身的挫折感而找他麻煩,反而會直截了當說出自己的需求,譬如她會說:「如果你接下來能全心全意陪著我十五分鐘,我真的會很開心。」
這聽起來很簡單,一點也不費力,其實不然。安娜察覺到自己的求生技巧,意識到自己多常忽視自己對關注的需求後,她會感受到悲傷,她將再次經歷那些致使她放棄自身需求的童年時刻。不再使用這種求生技巧後,和別人接觸時,她將感到無助且缺乏安全感,等發現並學會新的相處技巧後,情況便將改善。

自我保護是暫時的權宜之計
我想用個小故事說明該如何積極地使用自我保護,又該如何在良好安全的環境中解除自我保護。

六歲大的傑斯柏揹起書包,向媽媽揮手道別,準備去上學。途中他遇到幾個年紀較大的男孩,傑斯柏對他們微笑,可是他從他們旁邊奔跑經過時,其中一人卻把腿伸出來,想絆倒傑斯柏。他跌倒了,磨傷膝蓋,流血了。年紀較大的男孩們大聲嘲笑他,罵他是小蠢蛋,然後轉身離開。
傑斯柏的嘴唇在顫抖,有一瞬間,他猶豫著是否要折返回家找媽媽。不過他太想去學校找同學玩,終究打消了跑回家的念頭。於是傑斯柏還是去了學校,但變得很不快樂,事實上,男孩們的行為令他受了很大驚嚇,膝蓋的傷也很痛。
他到了學校後不太舒服,努力想忘掉剛才發生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教室裡正在發生的事情上。他疏離自己的恐懼,盡量避免去處理自己的感受。這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戶外遊戲區的值班老師貝妮妲問他:「傑斯柏,你還好嗎?」她輕輕側過頭,很關心地望著他。傑斯柏感到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但他努力忍住,且立刻逃離現場,丟下貝妮妲一人。他匆匆跑開時只朝她喊了一句:「還好。」
傑斯柏試著參與其他孩子的球賽,但他心裡一點也不想玩球。
傑斯柏下課回到家時,媽媽不在家,他只好坐在電腦前,開始玩電腦遊戲。稍後媽媽從房門探頭進來,說:「嗨,傑斯柏。」當下傑斯柏開始忍不住大哭,媽媽進房把他抱到腿上,母子倆談著和那群大男孩間發生的事,以及他的傷口有多痛,和心中有多害怕,媽媽替他清洗並包紮了膝蓋傷口。
過了不久,傑斯柏又變得快樂,很願意玩遊戲了。他重新接觸到自己的情緒,也能感受到想開心玩樂的渴望。

遇上了驚嚇事件,卻仍決定去上學,傑斯柏這樣做是疏遠了自己的感受。到學校後的一整天,他都在拚命壓抑著別哭,從某方面而言,可說是在浪費自己的人生。從傑斯柏磨傷膝蓋到向母親哭訴的這段時間,他都是和自己及自身痛苦斷了聯繫,也和自己的喜悅和想遊戲的渴望斷了聯繫。他變得像個麻木的機器人,對外在環境只求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傑斯柏這麼做是很明智的,他懂得到了安全環境再釋放自己的感受,這時他媽媽能協助他調適並理解這一場不愉快的經驗。隨便找個地方或隨便找個人釋放自己的感受,並不是明智之舉。假使他屈服於自己的感受,在學校遊戲區一股腦地統統講給貝妮妲聽,說不定她會不以為然地望著他,叫他要打起精神來。那樣對他而言將會非常非常不愉快,他的心情可能會變得更糟。
從他遇到那群大男孩到回家有母親陪伴這段時間,傑斯柏選擇的是忍耐,把自己的感受隔離開來。他練就了一種自我保護策略,這是件好事。而且好在他有位懂得如何安撫他的母親,協助他調適自己的感受,並重新與自己恢復聯繫。
讓自我保護策略充當暫時的權宜之計,通常是一種好方法,而且擁有這種能力是好事一樁。這麼一來,你便更能掌控要何時調適你的內在自我,何時決定先迎合社會規範,還是要專心面對當下所遭遇的難題或挑戰。

內在心理自我保護與人際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可分為兩種,一種保護是阻絕自己可怕的情緒、想法或欲望,這種叫做「內在心理自我保護」;另一種保護是不讓別人太靠近你,這種叫做「人際自我保護」,是發生在你和別人之間的事。
內在心理和人際的自我保護,傑斯柏兩種都用到了。一方面,他疏遠了自己的感受,站了起來,深呼吸了一、兩次;另一方面,他在校園裡疏遠了貝妮妲,她來關切他時,只回答「還好」便趕緊離開,他這時使用的是人際的自我保護。兩種都是好方法,而且也許他未向貝妮妲傾吐心事算是明智之舉,畢竟他對她不是很瞭解。再怎麼說,他都更確定家裡的母親一定更瞭解他、更善於安撫他,且更懂得如何協助他整頓自己的心情。
下列的肢體語言或人際互動行為,是用來疏遠他人的一些典型例子。

肢體語言:
●避免眼神交會
●雙手抱胸和交叉雙腿
●表情漠然
●轉身背對或側身以對

人際互動行為:
●批評想要親近你的人
●挑起爭端
●使別人欠你人情,或贈與別人相對大量的禮物或其他好處,製造不平衡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