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如何培養有風格、有氣味、有畫面感的文字寫作力
每天練習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
表達有很多種方式:說話、唱歌、繪畫、舞蹈、寫字……無論是哪一種,每天練習用該方法表達當天你最有感覺的體悟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要寫金句放在社交平台上,這段金句不是流水帳,而是要有自己的觀點、自己說話的語氣和腔調,當別人看到這段話時,不必看名字就知道是你寫的,因為從這段話裡就能聽到你在文字裡呼吸的聲音,於是你文字表達的風格就形成了。等到你會用自己的風格精準地寫出你想要表達的感覺,你才能夠進一步切換到其他消費者身上來練習:如何用鑽進消費者心裡,用他/她的口吻把觸動的感覺寫出來。
舉個實例練習,如果想寫一個比較霸氣、強調這款汽車安全性能很高的文案,先想一下你會怎麼用文字來描述?……想好了嗎?如果你想好了再往下看。
VOLVO汽車的特點是很堅固、很安全,它的文案是:「你可以像恨它一樣的開它。」你一聽到這句文案時,你不需要理性地詳細知道VOLVO有哪些安全配備,因為像恨一樣」的感覺你一定曾經有過,當你在憤恨時,你會想要摔門、砸東西、很暴力的說話或動作,而這部車子可以承受得了你的暴怒,可見它很堅固--這樣的文字迅速勾起你的情緒感覺,也瞬間讓你有了生動的畫面;如果你的文字無法讓看的人有畫面,也就無法感覺到你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更別說是被吸引閱讀、記住、衝動到行動了,這樣的文案就算是失敗的。
我再舉一個自己的實例:我去希臘,回來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希臘:一個把全世界藍色都用光的地方》,如果我的是「希臘很藍」,那麼這就只是一個很平淡、無法引起情緒波瀾的敘述句;但當我寫了一個把全世界藍色都用光的地方」,不管你有沒有去過希臘,你腦海中很容易跑出「把全世界藍色用光」的動態影像,彷彿看到一位畫家把手中所有藍色顏料都往希臘這裡傾倒。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讓筆下的文字生動,你必須要自己先看到畫面。
閱讀一段文字後閉眼看畫面
當我們閉眼,一樣可以感知,這就是內在感官,因為我們的大腦分不出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想像的,所以我們在寫文案或是創作、寫作之前,內在感官就必須要先活化,否則是寫不出生動的文字。至於如何培養文字的視覺想像力,平時可以透過看書、繪畫、展覽、電影、影集、新聞、日常觀察來練習,舉例來說:你先選出一本你喜歡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小說、遊記或是一首詩都行,你先讀到一個段落,然後閉上眼睛,看看是否能看到你剛剛讀的文字畫面、聞到味道、感覺到溫度和觸感?!好好體驗這個感覺之後,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是你用文字來描寫你眼前的空間,你會如何用精準的字詞描述?讓別人看到你寫的這些文字之後,可以用他們的內在感官還原出你所在的空間、氣味、觸感、聲音。
我舉木心的一段詩給各位做練習,我們可以邊看邊想像畫面:「愛斯基摩的婦女們,手執木棍,把住處的風趕出去。透過短短的三句,你能不能看到動態的影像?如果可以,你就有了把文字轉換成畫面的能力,然後你繼續從內在視覺收看」這個畫面之後的下一個畫面可能是什麼?你有辦法以文字來描述這個尚未被寫出來」的畫面嗎?
此外,如果你到美術館看畫,你可以這樣練習視覺思考:想像眼前是一張白色的大畫紙,什麼都沒有。如果你置身進這幅畫的畫家,當你看到眼前整片大自然環場全景,你想要讓哪些範圍內的風景畫到紙上?你要有能力從一幅現成的畫,把時間倒推到畫家才剛剛開始構思、剛剛準備選材進這個畫的主題,你要有能力還原比這幅畫更早、更大規模的動態場景,這樣你才有能力把腦中的景象靈感變成實體作品。這種能力很重要,如果你做文案或是文字工作者沒有這個能力的話,你寫出來的內容是無法引人情緒與感覺的,這些文字就缺少生命力。所以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如果你腦袋裡沒有城堡,手上有再多積木都是沒有用的。講的就是「文字的視覺想像力」的能力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