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情結: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 作者:蘇絢慧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06/2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58-9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扭曲的信念

比起承擔起自己的生命責任,具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更傾向怪罪別人與命運。
對他而言,如我前面所說,他的內在封存在童年無助的狀態,抗拒長大,不想面對自己的生命重量(責任和挑戰)。但若要他承認自己的逃避及錯誤,這又是他無法承受的(這會讓他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因此,怪罪別人讓他的心理,有了一個理由或藉口合理逃脫,減輕內心壓力。
正因為如此,受害者情結的個體,會有永恆無助的情感操縱上演,操縱著別人的情緒,引發別人的恐懼、罪惡感及同情心,必須為他的需求扛起責任。
這些弔詭的人際陷阱,都有著受害者情結個體的固執信念,幾乎無法鬆動。所謂的固執信念,就是他們認定了別人為惡、自己為善,同時又有自己的生命是低下的、沒價值、不重要的扭曲信念。因此,他們的所作所為,所反應出來的情緒和想法,都是符合這些扭曲的信念下所產生的。
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無意識的透過言行舉止及人際互動歷程,讓別人成為「加害者」或「壓迫者」,讓自己繼續可以擔任「受害者」,這樣才能讓情勢走向他預期的結果:「別人好壞,我是多麼善良無害,只能被惡人欺負欺凌,遭人迫害。」在這樣的結果下,受害者情結的人便能更加印證自己的扭曲信念:我對生命所發生的事無能為力,我只能任人踐踏及宰割,都是那些無良的人害我的。
那麼,在無意識下,他們所進行的情感操縱心理遊戲會如何上演呢?在什麼樣的人際互動下,他們可以讓扭曲他們信念的結局一再發生呢?答案就是「下餌」,在人際關係互動的起點即下入餌,讓不知情,或是有對應關係的人(例如有拯救者情結的人)被餌勾住,而進入一連串負面感受的人際歷程,重複印證「加害VS.受害」的情節上演,寫下不愉快、衝突、決裂,甚至兩敗俱傷的痛苦結局。
這些情感操縱心理遊戲的餌,包括一個人際互動中的口語特徵,或是一連串人際互動後的負面情緒表達。不論劇情是如何開始、有什麼經歷、是什麼樣的後果,都會發生「受害者情結」者,對人際關係對象的指控和怨恨,並在一種鬼打牆狀態下,反覆循環繞圈圈,怎麼也說明不清,怎麼也核對不了。這些心理遊戲的餌,同時也是一種負面人際互動經驗的陷阱,包括有: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