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引言
不會吧,又一個健康新潮流?
我坐在沙發上,思索著我日常的一天。每天清晨,我在悅耳的鳥兒啁啾聲中準時醒來。起床前,我先默念一段對宇宙的頌詞,可以振奮人心的,像是「願這神奇的早晨幸福滿滿」,或者「你是人生勝利組」。我會為自己準備一頓健康的早餐,然後面帶微笑、樂觀積極地展開一天的生活。
我是完美的母親、絕佳的妻子、寧靜的化身。當然,我的家也是窗明几淨。孩子們苦惱的時候,我知道該說什麼話來開導他們。我從來不大呼小叫,從來不會不耐煩。我的孩子們總是毫無怨言地做他們的家務,而且一整天都保持從容、沉著。
在我家井然有序運轉的同時,我輕輕鬆鬆地度過一天。上床睡覺時,我感覺這世界多多少少因我而有了改變。
但我的生活並非一直都這麼愜意,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老是覺得疲倦,我認為自己無法勝任一切,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我確信自己贏不了。可是現在,我變得前所未有地堅強、自信。我一手攬起落在我身上的所有事務,連氣也不喘一下。最近大家很佩服我,紛紛向我探詢關於生活的建議和巧思。
「奧爾嘉,妳是怎麼辦到的?」他們問我。我很想回答我有天賦異稟,每天早上醒來就這麼完美,想不完美都難!但事實上,我之所以能充分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最棒的自己,完全要感謝我發現的一個驚人的小秘密。
「什麼秘密?」你會問。
答案是Niksen,荷蘭的放空藝術。
不是三頭六臂的健康大師
你相信嗎?不信?很好。
上面的故事中唯一真實的是清晨的鳥叫聲,而那是因為我親愛的丈夫多年來看我每天被普通鬧鐘吵醒,同情我,買了一只聲音像鳥鳴的鬧鐘送給我。雖然這確實比原來幾乎是火災警笛聲的鬧鈴好了許多,我的早晨依然忙亂不堪。我有三個孩子,我必須把他們叫醒,讓他們吃完早餐、穿好衣服,然後在八點以前出門到學校去。等到校車來了,我往往也來到精神緊繃到極點的狀態。但這只是開始,儘管我的孩子們在學校,我仍然一刻也不得閒。
夾在孩子、家務、工作和丈夫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之間,工作時間超長,我試著回想上次我真正空閒下來是什麼時候?但怎麼也想不起來。
以前我很擅長這種事:在我小時候,我會坐在床上,或者我父親最喜歡的扶手椅上,盯著地毯的圖案,或者望著窗外,腦袋裡什麼也不想。有時候我父母親會問我在做什麼,然後要我去做家務或寫作業,但我還是有充足時間可以做白日夢。
可是現在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妻子、作家和公司負責人,我總是匆匆忙忙地趕時間。有時候幾乎像是用一手寫作,用另一手照料我的孩子們;用左腳準備晚餐,用右腳打掃房子。
當然,我知道這是我的選擇,我想要這樣的生活。可是,認知到這點根本於事無補。我,就跟我認識的許多人一樣,實在是太忙了。
我最後一次坐在沙發上什麼都不做,是因為我癱倒在上頭。當時正是學年結束的時候,我累壞了!睡眠不足,身心俱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在沙發上發呆,這也是我丈夫下班回家時看見我的樣子。
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像這樣累倒是社會上可以接受一個人什麼都不做的唯一方法。「疾病的吸引力,就在它能夠讓人找回我們社會最大的惡習之一:什麼都不做。」管理學教授卡爾.賽德斯多羅姆(Carl Cederstrom)和安德烈.史派瑟(Andre Spicer)在《健康症候群》(The Wellness Syndrome)一書中指出。
究竟是怎麼回事?
生活出了一些狀況,我一點都不喜歡。我累極了,覺得撐不住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寫了多年關於親職教育的書,我發現壓力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重大因素,太多人和我一樣,有種撐不下去的感覺。然而,一直到我在一本不知名雜誌讀到一小篇文章,才了解這其實是由一種遠比想像中嚴重的問題造成的,而親子都會受到影響。
兩年前,記者弗胡文(Gebke Verhoeven)在荷蘭《健康》(gezondNU)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Niksen是新的正念術〉的文章。我很喜歡這想法,還記得當時我想:「酷!總算有人告訴我,什麼都不做是沒關係的。這樣的健康新趨勢我很樂意支持。」
可是我馬上想到:我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做?每當我偷空坐下來,我的家就開始對我說話。「洗我,洗我,洗我。」髒衣服用一點都不性感的方式對我耳語。我有沒有提醒孩子們做作業?我的良心逼問我。我環顧家中,發現地上散落著幾本書,廚房流理檯上堆著骯髒的碗盤。家裡沒有食物,真不知道要拿什麼東西做晚餐。當我覺得有必要起來照料這房子,還有住在裡頭的每個人(我自己除外),我又怎麼能只坐在沙發上?新的工作不斷冒出來,要是我坐著不動,我的孩子肯定會生病,不然就是我必須臨時爽約,或者突然想起有別的事要做。我到底哪來的時間去進行所謂的「Niksen」?
然而,讀了那篇文章之後,一股好奇在我心中滋長。荷蘭人稱作Niksen的這東西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不能試它一下?於是,我開始對Niksen進行廣泛的研究,發現什麼都不做可以帶來極大好處,尤其是對一些像我這樣,感覺自己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什麼都不做,或者Niksen,確實值得一試。
我的好奇和研究促使我寫了幾篇文章,後來在二○一九年五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故事〈無所事事的實例〉。幾天後,它被傳播開來,被轉發推特、分享、轉寄將近十五萬次。到了七月,Niksen已經到處可見。顯然,我碰觸到了人們的痛處。
全世界都想了解Niksen,我收到來自全球各地媒體的電郵和訪談邀約。出版經紀人和出版公司紛紛徵詢我的出書意願。我原本打算當它是無風起浪(確實就是)予以忽略,但這當中有某種吸引世人的東西,似乎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我開始收集、分析Niksen得到的回應,我了解到,人們受夠了各種讓他們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多、應該更努力地自我精進的健康潮流。事實上這是人們對這觀念很有感的許多原因之一,因為你再也想不出比這更容易的健康法了。
可是我想起另一件事: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實踐它。儘管什麼都不做,或者無所事事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它一點都不簡單。事實上,如果每次有人問我該如何進行Niksen,我就能得到一分錢的話,我現在大概已經是百萬富豪了。我了解到,多數人都需要有人來教導如何擺脫忙碌的生活。我寫這本書,正是希望能幫助人們理解什麼都不做該如何進行,讓世人了解,坐在沙發上Niksen一下是很正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