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適力:變動不安的年代,最重要的生存素養

Switchcraft:Harnessing tne Power of Mental Agility to Transform Your Life

  • 作者:伊蓮.福克斯
  • 譯者:王瑞徽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02/06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33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51-5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2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導航你的未來

生活中要做的選擇太多了,而它們很少是「對」或「錯」。無論你處於何種狀況,幾乎都必須在許多選項之間左右為難。這種天然的不確定性是一種人生的事實。即使回頭看,你也不可能真正確定自己做了正確決定。例如,你或許會慶幸和另一半結婚,因為你有了很棒的孩子和幸福的生活。但如果當初你和另一個女孩或男人結婚,你說不定會有一樣棒的孩子,也說不定會更幸福。天曉得。而這或許是一種解放。
無論是職業道路或個人決策,都有許許多多路徑,很少會有明確的「正確」選擇,即使是事後看來。這和你在學校或大學參加考試很不一樣。考試總會有對或錯的答案,而你判斷該選哪一個的能力就是成功的指標。日常問題就不同了,可能有「錯誤」的答案,但也可能有好幾種「正確」的解決方案。
無常是唯一的常。接受並適應這點至關重要。這世界可以是變化無常的地方,事實也的確如此。除非能學會接受不確定,否則我們很容易不知所措。我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告訴我,習慣世界固有的不確定性對成功至關重要:能成功壯大的人是那些有能力接受並適應持續變化和不確定性的人。
可喜的是我們可以提高適應能力。這需要練習,而且往往需要我們催促自己離開舒適圈。我成功克服了不願在公共場合演說的心理,並且逐漸順應了成為一名學術心理學家的種種需求。
將靈活心智的各種好處加以開發利用——我稱之為「心適力」(switchcraft),可以帶來變革。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是自身福祉的積極管理者,而不是變化的被動受害者,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謂「心適力」,是指那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我已經一次又一次看到,培養一種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增強我們的韌性。在本書中,我集結了數十年來的深入觀察,揭開一些讓我們無論在不確定時期或承平時期都能繁榮發展的心理素質。你將學會如何找到變得心思更靈敏的方法,找出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最終維持自己的成就感、好奇心以及對生活的熱情。
保持靈活心態可以讓我們在變化中茁壯成長。在你的心適力之旅中,第一步是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的一生會有多次改變,有時變得更好,有時變得更糟。正是我們度過這些轉變的方式造就了我們當下和未來的幸福。如果你不願改變,或者對嘗試新事物存有戒心,你需要努力去克服——相信我,它將改變你的生活。
靈敏氣質內建在我們的DNA中,支持著我們的韌性。可喜的是,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培養靈敏度的所有必要工具。我們或許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特別不穩定,但歷史上的多數時期都表現出巨大動盪和多變的特性。人經常得面對戰爭、饑荒、洪水、地震、政治動亂和流行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本質上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靈敏、有韌性。
心理韌性的關鍵是保持靈活和變通的能力,以便順應各種挑戰和改變。我們的祖先,連同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始終都面對著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隨著年齡漸長,我們往往會失去這種易變性,陷入自己的固定模式。但是當遇上危機,或者當我們努力敞開心胸去接受新的做事方式,我們天生的靈活性仍然可以被釋放出來。
我們的大腦已演化成「預測機器」。想想當一句話少了一個a,是多麼令人沮喪。為什麼?因為你的大腦預測這個「字」應該存在,而它的缺失會引發意外,也就是被大腦編碼為「預測錯誤」的東西。雖然我們感覺自己是對周遭發生的事做出反應,但實際的運作方式是,你的大腦根據之前發生的事的豐富經驗,來構思下一步可能發生什麼。最新的科學告訴我們,我們清醒的每一刻都忙著預測接下來要採取哪些行動。因此,大腦會針對分分秒秒可能發生的事給予我們微妙的警告,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周遭環境以及來自我們身體內部的信號。這種持續的過程給了我們每個人調適和反應的敏銳生物能力,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利用。每一次預測都會通知身體需要哪些素質,然後身體會從容分配它的儲備,確保我們準備好採取任何必要行動。
情緒是我們心理靈活性的核心。雖然這些預測通常發生在我們的覺察之外,但我們可以透過正念導師所說的「感覺調性」(feeling tone)來找到它們。情緒科學有個令人意外的發現,就是每一種情緒都沒有特定的感覺。相反地,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愉悅或不愉悅的籠統感覺——一種感覺調性,而這會在我們的清醒大腦還沒反應過來之前,通知我們周遭發生了什麼。感覺調性是通往我們情緒生活的一個微妙視窗,它提供我們一種連續的讀出資料,告訴我們哪種行為感覺很模糊、愉快或不愉快。正是這種感覺調性,為每個可能的行動和想法帶來了緊迫感。在喧囂的現今世界中,我們常聽不到來自我們自己身體的信號,錯失了這些感覺所蘊含的智慧。這也是為什麼發展我們的情緒覺察力和直覺是如此重要。它們有助於我們進入能讓我們透過日常生活的所有複雜狀況的靈敏系統(agile system)。
矛盾的是,我們的靈敏生物系統也會讓我們的行為更加僵化。沒錯,這種靈活、預測性的系統也是我們不願做出改變的原因。雖然這系統讓我們能快速適應,但這需要大量能量。我們預測的許多行為實際上從未發生,這可能會非常傷神。我們的疲乏大腦可能會盤踞著各種憂慮和念頭——出於意外的轉折,由此產生的不愉快的感覺調性反而會讓我們充滿消極情緒,於是我們的內在批判者可以找到更多創新方式來告訴我們,我們在某些方面很失敗,我們不夠好。當我們的大腦試圖保存能量,盡可能堅守舊習性,消極情緒的漩渦會被釋放出來,使我們更加困在舊有模式中。
這就是為什麼多數人天生不喜歡改變。我敢打賭,你經常抗拒改變自己既定的做事和思考方式。但是,無視變化,頑固地試圖維持現狀,將逐漸且無可避免地削弱你的能量和活力。
為了保持靈活和韌性,我們必須付出努力。
固執不化的腦袋會導致焦慮和抑鬱。在我數十年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以及對無數商業專業人士和菁英選手的輔導工作中,我逐漸意識到一件簡單而又奇特的事:靈活的頭腦會大幅提高你成功和幸福的機會。但反過來也成立:僵化的腦袋會加劇焦慮、壓力以及一種可能會毀壞你的人生的「僵固性」(stickiness)。
這份理解的核心開始於我職業生涯的早期,在一個實驗小隔間裡,我著迷於測量我們的大腦所做的微秒級決定。我一直對人的注意力受到負面訊息吸引這點極感興趣。牆上的蜘蛛,爬過地板的可怕蟲子,廣播裡令人震驚的新聞,全都緊抓我們的關注。對危險懷有警惕是過去的殘留,我們只能想像我們祖先的生活會有多麼危險。我們往往會專注在感知到的威脅,可是對那些焦慮的人來說,情況要嚴重得多。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想解開一個問題:當我們面臨威脅時,大腦會如何運作——尤其是焦慮的大腦。進入這領域時,我發現,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大腦深處有個威脅偵測系統,它會時刻警戒著危險。當我們變得焦慮,這個系統會進入超警戒(hypervigilant)模式,對一些人來說,即使他們很安全,也會一直保持高度戒備。人們認為這是焦慮的本質,也就是我們會不斷掃視周遭環境,尋找潛在的危險。有大量證據符合這假設。
我從來不相信這個「高度戒備」(high alert)理論可以解釋一切。在我自己的一些研究中,我注意到,焦慮者的主要問題實際上不在檢視威脅,而是在發現威脅後難以將注意力轉移開來。這種將注意力從威脅中抽離的困難,和最初發現威脅的能力的增強有很大不同。
我所謂「僵固的」注意力系統(attentional system)會導致頭腦僵化。這就像當你發現一隻蜘蛛,你不可能不頻頻回頭去看牠在做什麼。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情緒和行動也是如此。一旦我們有了一個惱人的想法,往往就很難將注意力從那當中抽離。這種心理僵固性在我們腦中流動,導致反覆憂慮和反芻思考(rumination),將我們困住,破壞我們的幸福感,削弱我們抓住機會的能力。
自我成長術也不見得有幫助。在已開發國家,我們有居所、食物和大量形形色色的小裝置。更重要的是,全球各地的心理學實驗室經過數十年努力,已推出許多幫助我們茁壯成長、發揮潛力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們當中許多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艱苦跋涉,而不是享受生活。當我主持成功企業家的研討會,多數人都承認,他們並未得到自己想要的快樂和成就感。問題在哪裡?
無數的自我成長術聲稱握有答案。他們說,重要的是要保持正念,活在當下。有時,他們勸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繼續下去,要「堅忍」(gritty)。有些人告訴我們,關鍵在於採取「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這些建議都有可靠科學的支持,數百萬人透過這些技術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然而,科學的複雜性往往被過度簡化。事實是,世上沒有四海通用的生活解決對策。告訴自己要保持正念或堅忍不拔,屏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或培養積極性,可能有點像是要高爾夫球手專注於推桿,或者只練習長打。在轉化過程中,你的情況和你所使用工具之間的匹配度被忽略了。當需要堅忍時,改變策略沒什麼意義,就像當必須做出改變時,堅持不懈就毫無用處。
我認為,決定我們幸福和成功的更重要因素是,懂得如何、何時在各種不同方法之間切換。許多證據顯示,我們需要掌握一整套方法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但方法多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靈活性,以便在適當時候選擇適當的方法。這就是心適力的精髓。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