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 作者:枡野俊明
  • 譯者:王蘊潔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5/04/25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79269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650-29-5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除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的全都是「妄想」

莫妄想

我們來稍微深入討論一下「比較」這件事。
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人生就是持續不斷的選擇」這句經典名言。
從「今天要穿哪一雙鞋子出門?」、「今天午餐要吃什麼?」「要不要買這本書?」這種日常生活的選擇,到「要不要和他結婚?」、「要不要動手術?」這種影響人生的選擇,我們的生活必須持續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所以,人生就是各種選擇的累積。
選擇就是一種比較,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問題。
比方說,同時接到A和B兩個工作,通常會根據薪資條件、工作的輕鬆程度等「得失」,決定要選擇哪一個工作,所以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待A和B這兩個工作。
但是,原本以為A的工作對自己更有利,但是實際工作之後,發現公司的業務還不成熟,經常發生各種問題,就會覺得早知如此,應該選擇B的工作。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於是就會為自己作出了錯誤的選擇感到懊惱。

束縛心靈的一切都是「妄想」

有一句禪語叫做「莫妄想」。
「莫妄想」就是不要妄想的意思。「妄想」通常代表胡思亂想一些毫無根據的事,幻想一些荒誕的事。
但是,禪所認為的妄想意義更加廣泛,所有束縛心靈,在心頭揮之不去的事都是妄想。禪認為「除了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全都是妄想」。只要專注在「當下」,就可以擺脫妄想。
即使持續修行的僧侶,也無法擺脫所有的妄想,但是會努力減少妄想。
妄想的根源,在於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生死、愛恨、美醜、貧富、得失、優劣、好惡等等,從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產生幻想,成為內心的雜念。
只專注在眼前做的事,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也就不會產生妄想。



前面提到在選擇A和B這兩個工作時,完全是從「得失」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於是產生了選擇這個工作,對自己更有利的妄想。
在面對必須二選一的選擇時,到底該怎麼辦?
我會選擇和自己有「緣分」的選項。以工作來說,比方說,假設是朋友介紹的工作,或是工作內容和其他受到好評的工作很相似,我就會選擇這種認為和自己「有緣分」的工作。
即使工作內容很困難,也會覺得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即使工作不順利,也不至於感到後悔。

如果因為「改變很可怕」而心生猶豫

諸行無常

你喜歡「變化」,還是討厭「變化」?
人生就是持續不斷的變化。很多人雖然知道這件事,但是不太喜歡變化發生在自己身上,甚至很討厭。
尤其是目前的生活很充實,感到幸福的人,更不希望改變。
即使對生活有點不滿,但收入很穩定,也有休假,自己和家人都很健康,很希望這樣的生活可以持續下去,不要有任何改變。這種狀態下,是不是會擔心往壞的方向變化?
但是,「變化」有對自己而言負面的變化,也會有正向的變化。如果只注意到負面的變化,害怕變化,就會錯過正向的變化。
既然變化一定會出現,那就努力追求正向的變化,人生一定會更快樂。
有一句話說,「維持現狀就是退步的開始」。
雖然追求正向的變化,挑戰新的事物需要很大的動力,但如果拚了命只想維持現狀,就等於在原地踏步,無法成長。

明天不會和今天一樣

「祇園精舍鐘聲響,訴盡諸行皆無常。」
眾所周知,這是《平家物語》的第一句話。
被釋迦世尊感化的富有長者所捐贈的祇園精舍內,有一個「無常堂」,當修行僧死期將近時,就會進入「無常堂」內,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路。臨終時,無常堂會敲響鐘聲,所有修行僧聽到這個鐘聲,就好像聽到了「這個世間的一切都在持續變化」的教導。
「諸行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
諸行無常教導我們,「這個世間包羅萬象的一切,隨時都在變化,所以不要受到事物變化的影響」。
即使想要維持二十歲的外表、體力和健康,也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時時刻刻變化,即使覺得昨天和今天一樣,但其實今天比昨天更靠近「死亡」的終點。
討厭變化,想要對抗無常,就會陷入痛苦。因為無論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打敗無常。
想要對抗無常,做困獸之鬥根本是白費力氣,不如隨遇而安,更能夠輕鬆生活。不要試圖抵抗變化,更能夠悠然過日子。
不妨向花學習。昨天之前還只是花苞的花開始綻放,隔天早晨,就完全綻放,幾天後又凋零……從花的一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動。



面對正向的變化,就順應變化;遇到負面的變化,不妨認為「之後會好起來」,用積極的態度生活。這種靈活的心態,是創造更美好人生的關鍵。


人生路上,不時停下腳步很重要

七走一坐

昭和時代常見的那種拚命三郎已經變成了化石,現在幾乎已經找不到那種認為「工作=人生」的人。
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人生路上奮力奔跑。
成功人士在分享經驗時,都會說「至今為止的人生前半場,我不顧一切地持續奔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想要在競爭的社會中獲勝,就根本沒有時間休息」。
能夠全力奔跑的人很厲害,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大部分人會在人生路上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不得不停下腳步,甚至筋疲力盡,癱倒在地上。

不需要持續奔跑

我認為,比起像拚命三郎般持續奔跑,不時停下腳步檢視自己更重要。
「七走一坐」這句禪語,告訴了我們休息的重要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跑了七次之後,就坐下來休息一下」。
毫不停歇地一路奔跑,就會忘記自己的姿勢。所謂姿勢,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前進的方向。
走樓梯時,都會在平台的位置稍微休息一下。不時停下腳步,重新檢視自己,對未來的人生也很重要。
即使被不顧一切向前衝的人超越,也不必為此緊張焦慮。因為越焦慮,越容易迷失自己。
努力到某種程度後,暫時停下腳步,反而是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有一個關於中國禪僧的故事。
這位禪僧在一天結束,上床睡覺之前,都會為自己舉辦葬禮。因為今天結束了,自己今天的生命也到此結束。隔天早晨,又成為新的生命展開一天的生活。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一日一止」。
意思就是「每天都要停下腳步反省自我」。「一」加「止」就可以成為「正」字,代表「每天一次停下腳步,就可以持續走在正道上」。



每天一次停下腳步,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像是「今天的報告寫得不錯」、「我對他似乎不夠體貼,下次要改正」等等。
「今天就到此結束」。為一天做完總結後上床睡覺,一定可以睡得安穩,消除一天的疲勞,養精蓄銳,充滿活力地迎接明天。只要努力做好這件事,就不會拖拖拉拉過日子。

1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