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

低調安靜做自己:不怕干擾、不被拘束、不受委屈的靜心智慧

  • 作者:枡野俊明
  • 譯者:黃筱涵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5/10/27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650-86-8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0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最強大的,不是聲音最大的人,

而是「內心最平靜」的人。

作品暢銷突破1,000,000冊!

入選「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年度暢銷作家 枡野俊明 寫給內向低調的「I人」,

讓你心如止水、安然度日的禪式人生學。

沒有帶不走的壓力,

沒有放不下的執念。

只需等待,平靜自來。

  

人的內心好比水面,你的情緒,就像投進水裡的石頭。

石頭在水上產生了波紋,你能伸手止住波紋嗎?

不能,因為當你一伸手,又製造出了新的波紋。

這種時候,只要靜靜地看著,水面就會自己恢復平靜。

平靜過日子,是許多人的願望,但卻不是能夠輕易實現的心願。因為與人失和而煩心;因為付出沒有得到回報而失望;因為人生的失足而喟嘆……我們的生命從來沒有完美過。但禪宗的智慧告訴我們,就算不完美,也能夠圓滿。

從禪的角度看,能夠做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只要不勉強自己,自然不會覺得心累。你可以選擇不張揚,用低調的魅力收服人心;你可以選擇不掩飾,不為他人的眼光所束縛;你可以不驕傲,更可以不自卑,珍重屬於自己的長處,當你少欲而知足,就比任何人都自由。

本書透過禪宗的靜心智慧,教你如何聰明地放下無止境的煩惱,好好傾聽自己的內心。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外在的境遇,卻可以安頓自己的情緒,當你學會專注當下,隨遇而安,不論身體處於何處,心,都能得到平靜。

  

解開心靈的桎梏,

活出理想的人生。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臨床心理師、作家】洪培芸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
【激勵達人】鄭匡宇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禪心禪意推薦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關於作者
枡野俊明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禪僧世家,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在大本山總持寺修行之後,擔任1560年創立的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此外,他以樸實、溫暖、充滿智慧的文字,為現代人寫下無數化煩解憂的心靈勵志著作,系列作品全球累積銷售突破百萬冊,並榮登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棑行榜TOP3,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榜TOP4。代表作有:《你可以習慣不在意》、《尋找你的牛》(與松重豐合著)、《你真的可以好好一個人》、《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別對每次事都有反應》、《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等。

2006年《新聞週刊》日本版選為「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目錄

前言

第1章 不被困住也不動搖 成為平靜者的注意事項
不被情緒「困住」、不反抗「情緒」
放下鰻魚的香味
拓寬「多虧某個人」的範圍
明白「能夠退一步」的人有多麼強大
擁有可以「不過度修飾」自己的場所
不為優勢而驕傲,不為劣勢而氣餒
斬斷「內心的代謝症候群」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公」
平靜就藏在「生存方式」中
感謝、感謝、再感謝

第2章 讓身邊的人成為夥伴 平靜者的說話習慣
「啊唔首相」的貼心
應傳達的不是話語而是「心意」
用話語的「留白」表達
聆聽比表達更重要
真心打招呼時建議加上「這句話」
區區一個「鞠躬」其實賭上了性命
「我開動了」也很美

第3章 用禪的思維解決煩惱,降低內心雜音,營造平靜人生
諮詢1 每次看到工作能力比自己強、有錢、家庭幸福美滿的人們,就嫉妒得不得了
諮詢2 我雖然相信努力可以彌補天生實力的差異,但是努力過後卻沒得到相應的成果就會感到空虛,進而認為「反正我就是這樣子」
諮詢3 工作非常忙碌,總是被時間追著跑,沒有時間與家人相處
諮詢4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半途而廢,總是無法感到充實
諮詢5 「當一個好家長」、「當一個好主管」……「當一個好人」等的壓力,讓我每天都筋疲力盡
諮詢6 過了壯年期後逐漸感受到能力的衰退
諮詢7 每次人際關係一出問題就辭職
諮詢8 另一半突然辭職了,雖然有在找工作,但是他一直在家裡讓我感到不自在
諮詢9 總是得看別人臉色,讓我對人際往來感到疲倦
諮詢10 不小心把工作壓力遷怒到同住家人身上
諮詢11 步入老年開始會思考自己的死亡,內心感到混亂的事情增加了

第4章 有助於通往理想場所的平靜生活習慣
為懈怠的自己綁上「箍」
讓一天起始於悠閒的早晨
建議每天都做少許的「早晨掃除」
建議早晚共「坐禪」兩次
「至少第一口」要吃得認真
專注、放鬆,然後再專注
在思考前行動
對自己大喝一聲
夜晚「不思考」
在大自然中「放空」
與「感謝」共度一整天
捨棄「得失」,依「緣」生存
用「結界」區分工作與家庭

第5章 應常駐於心的觀念 成為平靜者的十大「禪語」
1 縮小內心的擺動幅度 平常心是道
2 不追求結果 結果自然成
3 把日常的一切視為修行 行住坐臥
4 人際關係不必「非黑即白」 悟無好惡
5 順其自然即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柔軟心
6 在心中遇見佛 本來面目
7 活在當下,而非昨日也非明日 深知今日事
8 感謝平凡的日常 安閒無事
9 認識孤獨的豐富 白雲抱幽石
10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各有韻味 日日是好日

後記
















內容試閱
斬斷「內心的代謝症候群」
因為對「辦不到的自己」感到丟臉,所以先扮演「辦得到的自己」吧──這樣的過度修飾正是痛苦的來源。倒不如一開始就坦白表示:
「我不擅長○○。」
像這樣打開天窗說亮話,生活也會比較輕鬆。
過度修飾的部分還只有一兩個部分的時候或許還無所謂,最可怕的是過度修飾一個部分後,後續又為了掩飾這一點衍生出新的過度修飾,進而產生惡性循環,甚至會伴隨著不斷膨脹的擔憂與妄想。
「我無法再繼續說謊了。」
「這個謊言遲早會被拆穿吧?」
這會對精神造成多麼大的負擔啊。原本應該找到自己的優勢並加以強化,內心卻會因為這些負擔而衰弱,進而失去尋覓優勢的餘力。
佛教將人類像這樣受困於妄想中的狀態,稱為「執著」。換成比較現代的表達方式,就是「內心的代謝症候群」。
如各位所知,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因為暴飲暴食、運動量不足等,導致身體裡堆積過多脂肪的狀態。而代謝症候群有時也會侵襲內心。
舉例來說,儘管擁有美滿的工作與家庭,卻無法趕到慶幸,每當看到他人的工作與家庭就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或是看著別人的高級車與自己的普通車,就會想要換一台「更好的車」。
「我才沒有這樣。」提出否認的你請打開自己的衣櫃,裡面是不是塞滿了對自己來說根本穿不完的衣服,甚至有許多都只是一直放著而已呢?或許還有買了卻徹底忘記的衣服。儘管如此,你應該不會因此覺得「我應該一輩子都不必再買衣服了」。
現代人追求的「更多、更多」總是永無止盡,往好的方面去想就是「很上進」。從某個角度來說,反覆追求「更多、更多」確實是成長的原動力。
但是追根究柢,執著是很痛苦的。
持續追求「更多、更多」,讓人不管獲得什麼都無法感到滿足,同時也無法逃離這個空虛的人生。
內心的代謝症候群與身體的一樣,都是需要治療的──請各位記住這個觀念。
佛教會以「少欲知足」戒除內心的代謝症候群。意思是降低自己的欲望,懂得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
釋迦牟尼佛圓寂前最後的教誨《佛遺教經》中,也提過類似的事情,這邊就介紹已經翻譯成白話文的版本:
「知足的人即使過著必須席地而睡的生活,內心仍會安樂幸福。但是不知足的人,即使住在天上宮殿般的地方,仍然無法感到滿足。不知足的人無論多麼富裕,內心都很貧乏。」
對凡事都秉持著感謝的心情,就是通往少欲知足的道路。
「這樣已經非常充足,令我感到慶幸。」只要能夠抱持這樣的想法,那麼當下所在的場所與當下這一瞬間起,內心就會變得富足。
我很慶幸現在能夠像這樣工作。
我很慶幸現在能夠像這樣用餐。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生存。
保持這樣的狀態,遲早能夠體悟到自己已經在諸法無我的關係性當中,成為「具有功能性的自己」,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值得令人慶幸的了。「辦不到的自己」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無可替代的。當我們能夠這麼想的時候,執著就會慢慢淡化,內心也會逐漸充滿溫暖。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公」
能夠坦率認同自己辦得到與辦不到的事情後,就能夠淡然接受:「辦不到就是辦不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樣的我就很好。」
既不會自我厭惡,也不會羨慕他人,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接納自我」。
再來就只要以最真實的自我,決定好打從心底想實現的願望、想做的事情並努力去做。只要能夠實現這一點,即使無法立即看見期望的成果,也不怕生存方式脫離軌道。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毫無悔恨地度過今天這一天,並竭盡全力活在這一天」。
不為過去而悔恨,不對未來感到膽怯,只是純粹做好「當下」。
隨著如此「當下」的持續累積,像「我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情,在人生中也已經盡了全力」這樣的認同感遲早會造訪。

有句禪語是「隨處作主,立處皆真」,意思是無論身處何處都做自己的主人,那麼所處之處就是真實的。 more
1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