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在這間亞斯兒伊甸這所學校裡,聚集了以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為中心的各年齡層學生。亞斯伯格症候群長久以來是一種充滿謎團的疾病,但一直被認為是自閉症的一種,現在被解釋為「大腦先天性、器官性的機能障礙」。
說到「自閉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其實一般人也缺乏正確的認識。追根究柢,「自閉」這個字眼,並沒有正確地說明患者的狀態。這個詞彙會讓人聯想到躲在自己的殼裡、不跟周圍說話也不活動的孩子,但實際上完全不一樣,自閉症的孩子其實比正常人更會到處奔跑、到處活動,多半是太過活躍,讓雙親疲於奔命、忐忑不安,比方說,經常跑到馬路上,或者在店裡到處跑等等,我也是一樣。
自閉症的人心非但不自閉,反而太向外界敞開了,只是敞開的方式跟家長所期待方式不同。嬸嬸帶我到學校時,我總是只走固定的路徑,那就是花壇的邊緣,包含公園裡種的植物也一樣,所以嬸嬸送我上學的時候,總是無法直接把車開到學校門前,一定要在離校門很遠的地方下車,每天早上都得在公園裡走上老半天。如果不經過公園直接到學校,我就會像著了魔般放聲大哭,絕對不肯下車。
到了學校之後,在開始上課之前我一定要把教室旁的廁所馬桶逐個沖過一次水才滿意。我也絕對無法參加團體行動,只要一出校門就會全力往反方向跑,讓老師們汗流浹背地在後追趕。
但是一到雜貨店裡,總是會在意被弄亂的陳列商品,從頭開始排列整齊。各個賣場一個一個整理,持續好幾十分鐘。
回家之後,我完全無法了解嬸嬸的要求。她叫我吃飯、叫我洗澡、叫我刷牙,我都無法了解這些要求。當她對我說「去洗澡」,我只會回答「去洗澡」,卻一動也不動。即使嬸嬸生氣,我也不了解她的情緒。
但是到了十歲左右,我終於靠著生活卡片了解了嬸嬸的期望。刷牙卡、吃飯卡,我對畫著圖案的卡片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反應還不錯。其中我特別喜歡恐龍,看到恐龍在刷牙、吃飯,就會跟著模仿。
判斷孩子是否為自閉症,當然有些小的確認項目,一開始大致的判斷,首先是社會性的遲緩,接著是執著行動的出現,然後是溝通障礙,大致有這三項。我完全符合這三項標準,被診斷為自閉症。
我們在「社會性」、「溝通」、「執著行為」、「感覺上」,從一般人的眼光看來,充滿了「障礙」。但是在我們自己的眼中,我們根本沒有什麼障礙。我們不但活得很開心,也沒想過要傷害別人。監護人和教師往往會這麼認為,但這都是誤解。我們的行動裡並沒有傷害的意圖。
除此之外,我們對犯罪或者狡猾的行為,比方說不唸書靠作弊等方式拿到好分數,特別不感興趣,也從來不曾想過偷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但是包含諦雅和我在內的許多人,或許看起來都有語言障礙吧。我們的動作和說話比一般人來得慢,可是我們在語彙能力上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比一般人來得豐富。關於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很多學生的知識簡直能跟專家媲美。
但是確實有可能因為連續好幾天過度集中在同一件事上,導致完全察覺不到其他事,對事物的誤解比正常人更嚴重。一旦腦中掛念著某件事,工作當中也會一直分心。我在國中時,也因為錯誤的資訊誤解了老師,完全不跟老師說話,給對方帶來很多麻煩,這都是因為思考的視野太窄。這件事到現在都是我最大的失敗,我也深深地反省。但是我覺得亞斯伯格症的人對別人的體貼不輸一般人,只是無法好好表達給周圍的人知道而已。
別人辦不到的事我們辦得到,大家不知道的資訊我們也有豐富的知識。比方說我的長處就是關於宇宙的形成,或者NASA的業績等相關知識。當然,這些障礙者也跟世間一般人一樣,有的善良、有的邪惡。可是沒有任何根據也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顯示,亞斯伯格症的人容易犯罪。
如果問到「亞斯伯格症」的人和「自閉症」到底相同還是不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簡單地說,自閉症中IQ沒有降低的人,就稱為「亞斯伯格症候群」。而這所亞斯兒伊甸裡,就聚集了這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