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而我在撰寫回憶錄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一生,做了鉅細靡遺的回顧,也不禁越來越覺得,自己和同步律確有不解之緣,因為這方面的例子,在我的記述中俯拾皆是。
我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不信的話,且讓我來做個示範:這篇開場白,目前為止只寫了兩三千字,有關我自己的記述,只提到了《環》和《奇門》這兩本書,可是,在這兩個故事中,同步律都發生了驚人的作用。
有關《環》的部分,張堅剛才已經感嘆過怎麼那麼巧了,所以直接來講《奇門》這樁經歷吧。
長話短說,《奇門》這個事件的主角,是一對神秘的時空旅人──米倫夫婦。想當年(公元一九六七),我對他們的真實身份,做過許多猜測,甚至懷疑他們也是某種『上一代人』,直到整整十年後,我才終於確定,他們的母星,竟然是所謂的『鏡像地球』,正因為如此,他們和我們唯一的不同,就是左右恰恰相反(例如他們的心臟長在右邊,他們的左腦負責圖像思考等等)。
這時我才猛然驚覺,事實上,早在我接觸奇門之謎的整整十年前(而且同樣是在中南美洲),已經先找到了鏡像地球的堅實證據──這個證據,就是導致利達教授在亞馬遜雨林,住了半輩子的那棵『外星植物』!
你當然可以說,這是無巧不成書,但在我看來,那正是同步律的一種通俗說法。
至於最近也是最現成的例子,則是在上一冊回憶錄中,所敘述的三個故事。
這三件事,原本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可是一步步發展的結果,彼此卻逐漸有了交集,而更妙的是,甚至聚焦在同一個時間點──真是名副其實的同步!
我將上一冊,命名為《乍現》,正是指這三件事,和我的精神失常之謎曙光乍現,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不過由於篇幅的關係,在《乍現》一書中,我始終沒有找到機會,直接討論三者間的關聯。
但正如我所說,第八冊的未盡之處,將在最後兩冊,做出完整和清楚的交代,所以不妨就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整理。
故事一(良辰美景為主角)和故事二(小寶為主角)的關聯,自然是兩者發展到最後,都跟上一代人和未來世界的鬥爭有關。
故事一和故事三(天工大王倫三德為主角)雖然表面上毫無交集,但至少都牽扯到了『天工大王』一脈相承的世系。
故事二和故事三之間的關聯,則是最為迂迴曲折,因為小寶冒著九死一生,去了一趟土星,卻在最後關頭功敗垂成,未能帶回上一代人的任何具體證據,因此捶胸頓足不已。沒想到,正是由於天工大王的失敗,令小寶在回到地球一個月後,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撞見了夢寐以求的鐵證!
在確定了這個古戰場的來歷之後,我立刻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二十萬年前,那些留在地球上,未曾移民土星的上一代人,真的是在一場世界大戰中,盡數滅絕的。
這場史前的世界大戰,由於年代久遠,逐漸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神話。例如我曾經提到,在最古老的印度梵文史詩之中,就有這方面的翔實記載。而《聖經‧啟示錄》裡面,不約而同也有類似描述核戰的文字。此外,某些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也早已懷疑,所謂的女媧補天,其實是一位好心的女性外星人(來自愛神星的那位愛神?),掃除了大氣層的濃厚輻射雲,重新開啟了地球的生機。
然而,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考古學家,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發掘過這場史前大戰的真憑實據,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我稍加思考,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當天稍後,我將自己想到的答案,提出來向張堅求證,張堅緩緩點了點頭:『對,這應該是唯一的解釋了。鋪天蓋地的輻射雲,導致了核子冬天的來臨,令地球提前進入另一個冰河期。等到冰河消退之後,上一代文明所有的遺跡,都被沖刷到了深海,只有這裡例外──』他伸出右手,指著面前這一大片廢墟,激動地道:『我做夢也想不到,在退休前夕,居然還能有這麼重大的發現!』
不料,溫寶裕卻接口道:『所謂飲水思源,這個發現應該歸功於天工大王才對!要不要將他老人家也找來,大家共同研究,說不定……』
張堅聽到『天工大王』四字,立刻繃起了臉孔,小寶察言觀色功夫一流,連忙改口:『不對不對,是我一時沒想清楚。嗯,如果沒有張博士你號召群雄,兄弟姐妹號就不會被迫騰空;兄弟姐妹號若不騰空二、三十公尺,天工大王的超音波,也就不可能將這座冰棚震裂!所以歸根究柢,還是要感謝張博士你的高瞻遠矚。我在此正式提議,將這個斷層命名為張堅斷層,這個遺址,命名為張堅古戰場!』
俗語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聽了小寶這番夾纏,張堅雖然啐聲連連,臉上的笑容卻久久未曾散去。
所以,當張堅的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臉上兀自帶著這個笑容!不過,千萬不要猜,張堅是由於興奮過度,心臟病突發,那是三流電影或九流小說,才會出現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