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青少女大腦反常的原因
想一想。妳的大腦十分穩定。一生當中荷爾蒙的流動都十分平穩──或根本沒有。今天妳和母親喝下午茶,明天妳卻說她是渾蛋。而身為青少女,妳最不希望的就是跟別人發生衝突。妳一向覺得自己是個好女孩,結果突然之間,妳彷彿不能再相信自己好女孩的個性了。妳以為妳了解自己,卻突然什麼都不對了。青少女的自尊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只是一個挺簡單的化學反應,甚至成年女性也有同樣的感覺。如果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況就會有所改變。
腦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在週期的第四週會降低,因而帶來問題。荷爾蒙陡然潰底,腦部開始渴求它們帶來的平靜效果。如果荷爾蒙濃度不上升,腦部會產生強烈的不快:以不舒服的程度來說,已經到了要發脾氣的地步。這的確發生在少部分的女性身上,但是一點都不好玩。在月經開始前的幾天,壓力和情緒反應都會戲劇性地增加。在馬里蘭州畢士大的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大衛‧魯賓諾(David Rubinow)和同事的研究主題就是生理期間的心情變化。他們計測大多數人以為是神經質反應的『驚跳反射』,發現月經週期的荷爾蒙變化會直接影響女性大腦迴路的興奮性。這也和壓力反應有關係。因此解釋了女性在荷爾蒙急速下降的第四週為何會更容易發脾氣。
雖然百分之八十的女性只會感受到微弱的影響,但有百分之十會變得非常急躁易怒。女性卵巢製造的雌激素和黃體素越多,越能抵抗壓力,因為她們腦內的血清素(一種讓人放鬆的化學物質)細胞較多。而雌激素和黃體素較少的女孩則對壓力比較敏感,血清素腦細胞也比較少。對壓力最為敏感的那些人來說,月經開始前的幾天感覺就像人間煉獄。敵意、無助的憂鬱感覺、自殺計畫、突如其來的恐慌、恐懼和無法控制的哭泣和憤怒,帶給她們無限的折磨。腦內荷爾蒙和血清素的變化可能會導致腦部判斷功能(前額葉)失常,腦部比較原始的部位會更容易造成戲劇化、無法控制的情緒出現。
莎娜的情況就屬於這一類。在生理期開始前的一、兩週,她的言語失緒,擾亂班上的秩序。一下子很討厭、侵略性很強,一下子又淚流滿面。很快的,她變得任性暴怒,開始威嚇父母、同學和師長。和校長及輔導老師再怎麼開會也無法約束她的脾氣發作,父母親最後決定送她去看小兒科醫生,但莎娜極端的行為讓醫生也束手無策。後來一位女老師注意到莎娜行為最糟糕的時期大概都是每個月的某兩個禮拜。其餘的時間她就恢復成原來的自己──或者可說是就像一般的青少年一樣,有時候會悶悶不樂或過分敏感,但還算合群。女老師很直覺的打電話給我,她覺得莎娜的情況是經前症候群。
莎娜的情緒和人格發生極端的變化時,其實沒什麼好驚訝的。從事心理治療和婦女健康二十年的時間內,我看過數百個有類似情況的女孩和成年女性。大多數人責怪自己不該衝動發脾氣。有些人接受了多年的心理治療,想知道自己為什麼一再感到憂傷或憤怒。很多人還被別人懷疑有嗑藥的習慣,控訴她們的態度和意圖惡劣。這些假設絕大多數都很不公平,完全抓不到重點。
許多青少女和成年女性的心情和行為會定期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因為她們的腦部結構每天每週都在轉變。在經期開始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黃體素荷爾蒙會觸發極端的情緒反應,在醫學上叫做經前不悅症(PMDD)。法國和英國都曾出現案例,由於經前不悅症而犯罪的婦女,用這個病症證明自己的暫時性精神失常而為自己辯護成功。其他常見的情況──如經期偏頭痛──也是因為月經開始前腦部迴路興奮性增加,平靜效果降低而引起的。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防止卵巢製造造成波動的荷爾蒙時,女性在生理期間經歷的情緒和心情變化就消失了。他們的結論是,患有經前不悅症的女性有可能對週期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過敏』或高度敏感。五十年前,要成功治療經前不悅症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將卵巢切除。當時,這是消除波動荷爾蒙的唯一方法。
我並沒有切除莎娜的卵巢,而是開荷爾蒙(連續避孕藥)給她,每天服用一顆,讓卵巢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保持在穩定的濃度,防止她的卵巢送出大量的雌激素和黃體素波動來擾亂大腦。當她的雌激素和黃體素保持穩定後,她的大腦就比較平靜,血清素濃度也穩定下來。對某些女孩我還會用其他的藥物,例如Zoloft,所謂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可以進一步穩定和改善腦部的血清素濃度,也就能改善女孩的心情和安樂感。過了一個月,莎娜的老師打電話給我,告訴我莎娜終於恢復原狀了──心情愉快,成績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