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大腦很那個……

The Female Brain

  • 作者:露安.布哲婷
  • 譯者:嚴麗娟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8/03/18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685-7
  • 系列:TOPIC話題
  •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兩性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察言觀色等於解釋實境

女性大腦強迫嬰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臉孔。我之前的學生卡拉會定期帶女兒蕾拉來看我們。我們喜歡觀察蕾拉在成長過程中的改變,從她出生到上幼稚園,我們都常看到她。在幾週大的時候,蕾拉就會研究出現在她眼前的面孔。我們的眼神接觸頻繁,很快的蕾拉就懂得回應我們的微笑。我們彼此對望,模仿她發出的聲音,跟她建立感情。我很想帶蕾拉回家,因為我和自己的兒子就沒有同樣的體驗。

每次她找尋我的臉龐時,真讓我愛煞那種感覺,但願我兒子對我的臉也這麼有興趣。他跟蕾拉剛好相反。他除了他的母親外,其他的東西都愛看──會動的、會發光的、門把。眼神接觸則是他最不喜歡的。在醫學院時老師說過,所有的嬰兒一生出來就需要與人對望,這是建立母子感情的關鍵,前幾個月我一直擔心我兒子有什麼嚴重的問題。那時候的老師還不知道兩性的大腦有許多顯著的差異。他們以為所有的嬰兒都喜歡凝視人臉,最後才發現,最早期的孩童發展理論都偏向女性。女孩一出生就喜歡與人對望,但男孩則否。女孩在子宮內不會經歷睪酮素的突襲,溝通、觀察和處理情緒的中心都不會縮小,因此在出生後發展相關技能的潛力就超過男孩。在剛出生的三個月內,女嬰眼神接觸和凝望人臉的技能成長倍率超過百分之四百,而這段時間內男嬰注視面孔的能力則絲毫不會增加。

女嬰一出生就對情感表達有興趣。用眼睛看、用手觸摸、接觸到的人的每一個反應,都讓她更了解自己。從旁人的提示中她明白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受寵,還是一個煩死人的小東西。但如果拿掉了表情多變的臉孔提供的指示,女性大腦就失去了實境的主要標準。

觀察小女孩看到街頭藝術家裝成假人的反應。她會不斷嘗試各種方法讓對方臉上出現表情。小女孩無法忍受平板的臉龐。她們認為沒有表情的臉孔好像在說她們做錯了什麼事。就像追著飛盤跑的狗兒,小女孩會目不轉睛看著別人的臉,直到得到反應為止。她以為只要自己做對了,就能得到合乎期望的反應。

同樣的本能也讓成年的女性受到自戀狂或無法付出情感的男性吸引──『只要做得對,他就會愛上我。』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母親因憂鬱(或注射過多肉毒桿菌)而無法適切的反應,經常面無表情,對小女孩發展自我的過程會有相當負面的衝擊。女孩搞不懂為什麼人臉可以沒有表情,她可能會相信,在懇求注意或表達感情時得不到預期中的反應,是因為母親不喜歡她。最後她會放棄母親的回應,轉向其他比較有反應的面孔。

曾養育過兒女或看著小孩長大的人就知道,男女的發展過程不一樣,而女嬰則有男嬰沒有的特殊情感聯繫。但心理分析理論誤解了性別上的這個差異,假設喜愛凝視面孔和情感需求表示女孩對母女之間共生關係的需求度更高。但女孩喜愛觀看人臉並不是一種需要,而是天生的觀察技能。這種技能原本就在女性大腦中,出生時就比男性的大腦更成熟,而且發展的速度比男性快上一、兩年。

聆聽、贊同、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女性發育良好的腦部迴路可以從臉孔和語調採集意義,也讓女性很早就領會別人的社會讚許。卡拉很訝異的是,她可以帶蕾拉出門接觸人群。『太令我驚奇了。我們去餐廳吃飯,才十八月大的蕾拉就知道,如果我把手舉起來,她就會放棄伸手拿我的酒杯。我也注意到,如果我跟她爸爸吵架,她會用手拿東西吃,等我們其中一個人看她時,她就會拿起叉子跟食物搏鬥。』

這些短暫的互動顯示蕾拉懂得從父母臉上找到提示,而她的表哥約瑟夫可能根本不會去尋找這些蛛絲馬跡。美國德州一項以十二個月大的男嬰及女嬰為對象的研究指出,男女的欲望和觀察能力不一樣。

在這項研究中,嬰孩和母親被帶入房間內,研究人員隨即離開,並指示嬰孩不可觸碰物品,母親會站到牆邊。嬰孩的每個動作、眼神和發聲都用錄影帶記錄下來。女孩中只有極少數會去碰不該碰的東西,就算母親並未明言禁止。女孩回頭看母親臉龐的次數是男孩的十到二十倍,查詢允許或禁止的記號。另一方面,男孩們則會在房間內移動,很少轉頭看母親的臉龐。他們也會不斷碰觸大人說不能碰的東西,就算母親大喊『不行』仍照做不誤。一歲大男孩的腦部由睪酮素主導,迫使他們去探索環境,雖然大人已經規定了他們不能亂碰這些東西。

由於女孩的腦部在子宮內並未浸潤於睪酮素中,溝通和情緒中心保持完整無缺,因此出世後更懂得察言觀色。就像蝙蝠能聽到貓狗聽不到的聲音,女孩在人聲中聽得到的聲音頻率和語調比男孩更為廣泛。就算還在嬰兒時期,女嬰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稍稍繃緊,就知道她不應該亂開放了漂亮包裝紙的抽屜。但你得用力抓住男嬰,才能保住下個耶誕節的包裝紙。男嬰並不是故意忽視母親的警告,他的生理構造就是聽不到同樣的語調。

不論對方是否在聽自己說話,女孩對別人的臉部表情都很敏銳。蕾拉十八個月大時就開始喋喋不休。我們不懂她想說什麼,但她會蹣跚走向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很認真的說上一大串話。她會考察是否每個人都同意她的話。如果臉上有一絲絲不耐,或眼神從她身上離開一秒鐘,她就會雙手叉腰,用力踏地,嘟囔著表示她的憤怒。她會喊:『聽我說嘛!』如果不看著她,表示我們根本沒在聽。卡拉和丈夫查爾斯很擔心她的行為,在家裡只要有人講話,蕾拉都堅持一定要一起講。她對此的苛求讓查爾斯夫婦以為自己把女兒寵壞了。其實不是。只是蕾拉的大腦在找尋證實自我感受的方法。

有沒有人聽她說話,對她來說代表其他人是否重視她,進而影響到她的自我感受發展是否成功。雖然她的語言技能尚未開始發展,她能了解的事物已經超過她能表達和辨別的範圍,如果你分神想了一下別的事情,在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一點之前,她就知道了。她可以辨別成人是否了解她的意思。如果成人收到了相同的波長,實際上就能創造出她覺得自己很成功或很重要的自我感受。如果兩人無法發生聯繫,蕾拉會覺得自己失敗了。查爾斯比其他人都訝異,原來他得花這麼多的精力來保持父女之間的關係。不過他也發現,專心聆聽蕾拉說話後,她的自信心增加了。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