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砍伐森林,一門新行業
挑戰:如何終止砍伐森林?
一般觀念:『靠木材賺錢的唯一途徑就是犧牲天然森林。』
長久之計:讓栽植的數量超越砍伐的數量,也讓既有的營收不受影響。
歐洲人在看待中國這個國家時,心中的感受其實有點複雜,既是好奇,又有點擔憂。不知道中國照這樣持續壯大和追求舒適的話,我們的未來會演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中國是明日的超級強國,由於開放外國資金,再加上自身人力十分低廉,中國儼然成為全球經濟的工廠。漸漸地,中國人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強,估計多達三億人口的中產階級正逐漸成形,形成龐大的內銷市場。在大肆開發的過程中,大自然無疑是最大的輸家。今天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當中,十個有九個都位於中國,讓人不禁擔心未來幾年裡,恐怕還會出現更多嚴重的生態危機。
幸好,從現在開始就有人認為,中國的未來必須多加構思和實行長久之計。我們從越南的首都河內來到香港市區,一路上搭了整整四十多個小時令人虛脫的巴士,到了香港,席維昂的朋友來接我們。我們只有短短十分鐘的時間打理自己,好拜訪這位在香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陳德源(Allen Chan,筆名管仲連)。面對這位成功的經營者,我們希望自己不要失態,中國媒體可是將他譽為哲人呢。
陳德源是嘉漢林業集團的創辦人,這間蒸蒸日上的木材供應公司一反過去傳統的經營方式,透過創新的模式,不但可以避免森林遭到濫砍濫伐,還能夠有效對抗氣候暖化。這位香港人自認是『浪漫』的文化人,他對中華文化和藝術十分傾心,在我們這個年紀時拿到了社會學的學位。幾年後,陳德源在大學任教,閒暇時間則替香港『信報』撰寫專欄。他覺得這些事情都太過空泛,決定踏入生意買賣的世界。沒多久,陳德源成立項目策劃顧問公司,開始體驗經商的樂趣……他協助香港投資者在中國大陸經營連鎖大飯店,因而變得小有名氣。當時的香港仍為英國殖民地,雖然與中國僅有幾公里之隔,卻少有商人有本事搶進市場。他變成這方面的專家,短時間內就成為外來投資客必定要造訪的一位金融顧問。可是到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令投資者大為恐慌,陳德源的生意立刻受到拖累,陷入危機。他的財產血本無歸,不到幾週內,他忽然變得一無所有。
歷經專業和資金的挫敗後,陳德源沈寂了兩年。他效法自己景仰的明朝皇帝,往往終日沈默,決定以退為進來『再創』人生。『為了成為有成就而受人尊重的生意人,我學會放下情感、信念,總之就是我的一切。這段脫離是必要的,它讓我體悟到,人生修煉和做生意完全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我不需要違背自己的任何意念。』陳德源已婚,育有兩名子女,但他在這時決定與妻子分手,而她顯然不太能接受這種改變……
在某種程度的誤打誤撞下,陳德源對木材林業產生興趣。他發現在中國,木材需求量的成長率比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要快上一點五倍。紙業、用品業,尤其是建築業,每年都要消耗掉三億立方公尺的木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木材內銷國家,第一名則為美國。儘管如此,中國平均每個人的使用量卻只有美國每個人使用量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是很驚人的。
這項成長的生態代價也同樣駭人。一九九八年,華東水災和土石流共導致四千多人死亡,以及一千八百多萬人無家可歸。理由很簡單:長江流域的森林在二十年內,面積急速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一。江水的水位隨著季雨而暴漲,但由於沿岸遭到濫砍,缺乏樹木和樹根來『吸收』過多的水量,江水因此氾濫成災。
從一九九三年開始,陳德源意識到有別種取得木材的溫和方式,動手開始設置『林場』。概念很簡單:在林場內種植桉樹和松樹,此類樹木只要五年即可砍伐,採收後以圓木柴或木板的形式出售,然後再重新栽植樹木,以求永續不斷。林場每年只採收五分之一的樹木,可按照森林本身的更新成長速度開採,不需寅食卯糧。如此一來,採收的成本降低,運輸的費用也減少了,又因為這是等同於農田般的林場,因此能以公頃為單位設法增加林地的產量。陳德源的木材售價以比天然森林開採的木材售價硬是低了兩成。『再生』的木材一樣具有競爭力,既能夠保育天然森林,也能夠拯救森林的各類物種。這種長久之計是可行的。
起先,陳德源向中國政府租借兩萬公頃地,租賃時間五十年,租金為每年產量的百分之三十。但是仍有一個問題:起步的資金很難籌募。陳德源被多位香港投資者拒絕後,轉往加拿大尋求投資者。十年後,嘉漢林業公司的林地廣達六十萬公頃,面積等於三分之二座法國科西嘉島!嘉漢林業集團旗下有三萬五千名員工,其中有不少農民,他們耕種的地點就在公司的林地裡。二○○四年,陳德源的總營業額超過兩億五千歐元,淨利就有三千兩百萬。過去幾個月來,他的企業除了提供木材,也將觸角伸到原木的加工上,包括製作裝潢用的地板木條,和造紙業所需的碎木屑。嘉漢林業集團每年的平均成長率約為百分之三十三,創立以來始終有盈餘。陳德源堪稱林木市場的里程碑,他十分看好自家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在二○○五年能拿下中國木材市場百分之五的市佔率。
嘉漢林業集團未來的營收可望更高,因為──不過陳德源對這件事的態度相當謹慎──依照京都條約關於『排放交易』的協議,他從事的行業讓他可以販售溫室氣體排放權。樹木需要靠吸收二氧化碳來成長,而由人類活動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在經年累月的累積後,正是導致地球氣溫失調的主因。任何企業只要能夠協助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就能夠將自己的排放權販售給其他排放量過高的企業。因此,陳德源的林業集團不但能夠大幅減少森林的濫砍濫伐,還能幫忙減緩地球的暖化現象。
如果說今天中國樹林濫伐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當然仍言之過早,但嘉漢林業的經驗說明了一定會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也證明了木材是一種未來可用的素材,只要像歐洲一樣永續開採即可。而且,一如陳德源在最後告訴我們的:『想賺錢,不一定要對地球造成傷害。』希望這個正面積極、獲得世界銀行讚賞的模式,將能夠觸動更多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