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生活的一年

Year of No Sugar:A Memoir

  • 作者:伊芙.蕭帛
  • 譯者:洪世民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12/28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4/12/31止

  • ISBN:978-957-803-998-8
  • 系列:TOPIC話題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生活風格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珍奶、餅乾、蛋糕、巧克力……
你每天吃下了多少慢性毒藥?!

《蘋果日報》特別報導!

蕭帛的著作美味可口又令人懾服,正是我見過最棒的代糖甜味劑!
──普立茲獎得主/羅恩‧鮑爾斯

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
慢性腎臟病、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率逐漸提高,
這一切背後的兇手就是──糖!

從小「嗜甜如命」的伊芙在了解糖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後,決定發揮她的實驗精神,帶著全家人實行為期一年的斷糖計畫。

然而糖無所不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簡直就是糖的鴉片窟,要戒掉糖根本就像不可能的任務!伊芙驚訝地發覺,無論培根、沙拉醬、義大利麵醬和嬰兒食品……觸目所及的每一樣食物都有糖。即使到餐廳想點一份無糖餐點,店員也會用「有事嗎」的眼神盯著你看。伊芙開始懷疑,究竟是我們很愛吃糖,還是我們身處的環境迫使我們對糖上癮?

她並未因此放棄,反而開始著手製作不含糖的料理,更細心尋找滿足他們斷糖需求的商店,即使是甜點大爆炸的萬聖節和聖誕節,他們一家也找到取代甜食但絲毫不減損快樂的慶賀方式。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生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伊芙的排泄狀況變得順暢許多,她先生的精神比以前更好。更神奇的是,兩個女兒的請假率大幅降低。他們開始聽見身體所發出的各種訊號,清楚知道他們現在真正想吃的是什麼,而那絕對不是糖。

伊芙將他們一家的斷糖歷險寫成《無糖生活的一年》,其中更收錄她所研發的十三道不含果糖但依然美味的甜點食譜。讓身體健康的方法可能有一百種,但最簡單也最徹底的方式,也許就是從不吃糖開始!

關於作者
伊芙‧蕭帛Eve O. Schaub

伊芙和她的家人住在美國佛蒙特州,她的興趣就是拿家人進行實驗,好讓她提筆寫下有趣的實驗過程及結果。

閒暇時,伊芙喜歡流連在風景如畫的鄉間小徑,或者用葡萄牙文編打油詩。她喜歡用第三人稱描寫自己,覺得贏得幾種重要獎項是很好玩的事,並曾被高中班上同學選為「史提夫‧馬汀從沒遇過的最好笑的人」。
內容試閱
收看YouTube影片《糖:逆耳之實》(Sugar: The Bitter Truth)的那個早上,我的腦袋著火了。

「嘿,伊芙,過來看!這個妳一定會想看!」

我先生在樓上呼喚我。臉書有人上傳一段影片,是某個醫生低聲嘀咕著糖與健康。呵,這能多有說服力?我想。但史提夫已經看了好幾分鐘,而且怔住不動。

所以我們一起看了大概二十分鐘。先生離開去工作後,我留下來看到影片結束,一共九十分鐘。事實證明,這是即將永遠改變我的人生,以及我一家人的生活的九十分鐘。

羅伯特‧路斯提格博士(Robert Lustig)看來謙和沒架子,中等身材,頭髮灰白,目光如炬。他善於使用PowerPoint,也相當自在地拋出「多變量線性迴歸分析」之類的詞彙。在《糖:逆耳之實》開場,他站在不知名會堂的講台上,每一絲每一毫都像那種每一次化學學術演講都會讓你睡著的教授。你絕對想不到從這個男人口中講出的九十分鐘教育性演說,可以創造三百五十萬次點閱,但事實就是如此。

「今晚,我要告訴你一個故事,」路斯提格這麼開場:「到故事的尾聲,我希望我已經揭穿過去三十年美國營養資訊的假面具。」

前十七分鐘,路斯提格平靜地像投炸彈一樣道出一件又一件事實:



●就整個社會來看,我們全都比二十五年前的人重約十一公斤。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六個月大嬰兒肥胖的流行病。

●就算我們的總脂肪攝取量已經下降,肥胖仍持續增長。

●在汽水中加入咖啡因和鹽的配方,是汽水公司故意設計來讓你喝更多的。

●一天喝一瓶汽水,就足以讓你一年增加約七公斤重的脂肪。

●現今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攝取約二十八公斤重的高果糖玉米糖漿。



但直到第二十分鐘,路斯提格才提出挑戰:

「我在今晚結束前的任務是證明:果糖是毒藥。」

沒錯──毒藥。而果糖就在糖裡──所有種類的糖裡。



在《糖:逆耳之實》影片中,羅伯特‧路斯提格博士解釋說,與普羅大眾的看法相反,高果糖玉米糖漿對你並沒有比普通的砂糖有害;基本上一樣糟。理由?因為「果糖」。而這裡就是議論微妙的地方。當你不再談論「糖」,而拋出飢餓肽(ghrelin)、瘦素(leptin)和反政教分離(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號稱為最長的英文單字)時,人們會開始一臉茫然,然後躁動不安。告訴他們脂肪會讓你胖,碳水化合物會胖,米黃色的食物會胖,人們會聽,會記得,會相信。但告訴他們果糖沒辦法抑制飢餓肽呢?就聽不怎麼進去了。

因此,下面就是我對於糖(果糖)在你體內做了什麼(壞事)和那為什麼那麼恐怖(會要我們的命)沒辦法那麼直截了當的論點,盡力做的總結。隨著我們的計畫逐漸開展,我將重度仰賴兩位遠比我了解生物化學的重量級無糖倡導者的論點:前文提過的羅伯特‧路斯提格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內分泌學教授,以及大衛‧葛拉斯彼(David Gillespie),澳洲出版的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甜的毒藥》的作者。(統計數據則來自其他出處,例如援用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或《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所以,不囉嗦了,讓我們揭露我們的猜猜看速查表!



果糖怎麼讓你又肥又病

一、 所有糖都含有果糖。

二、 果糖不能滿足飢餓,所以你會吃下多於身體需要的食物。

三、 除了肝,果糖或許無法被我們身體任何細胞運用。

四、 肝在處理果糖時會製造出壞東西:尿酸和脂肪酸。

五、 太多尿酸會導致:

痛風

高血壓

六、 太多脂肪酸會導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心血管疾病

胰島素阻抗和第二型糖尿病

肥胖

七、 以上四種病症若同時有兩者以上,稱為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這個名詞二、三十年前還沒人聽過,但現今每五個美國人就有一個罹患。

八、 另外,在體內循環流動的脂肪酸已證實會加速癌細胞生長。

九、 過去一百年來,果糖的攝取量已增加三四一%,且仍在攀升。

十、 那麼,某種我們身體不需要,一旦攝取又會在體內製造有害副產品、導致衰弱、疾病和早死的東西,我們會怎麼稱呼它?沒錯,醫師叫它毒。



要一口吞下的東西很多,對不對?但讓我們一點一點來看:

一、 所有糖都含有果糖:隨便說一種糖,任何種類都可以:砂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楓糖漿、糖蜜、龍舌蘭、脫水蔗糖漿、蜂蜜、果汁、糖粉、黑糖、結晶果糖等等。上述每一種糖,甜味都是從原本的來源萃取,不管是水果、甜菜、槭樹汁液、蜂巢或甘蔗。

多數甘味劑的甜是結合葡萄糖和果糖。果糖占甘味劑的百分比各不相同:砂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大致一半果糖,一半葡萄糖,一般視為健康的龍舌蘭則含有高達九十%的果糖。重要的部分來了:葡萄糖是好物。葡萄糖是你的身體,以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用來將能量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物質,也是路斯提格所說的「生命能量」。糖尿病正是身體無法利用好的葡萄糖所致,我們稍後再回頭討論這點。



二、 果糖不能滿足飢餓,所以你會吃下多於身體需要的食物。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身體只會遇到來自當季水果的少量果糖。那種水果不僅很難獲得,也必定附有許多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因此能協助平衡少量果糖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問題大約在七千年前才開始出現,當時人類有個聰明的主意。一天,在吸吮甘蔗柄幾千年後,人們決定試著萃取最好的部分。他們得到的甜汁當然瘋也似的流行,流行到無法取得蔗糖的人開始拿其他東西做實驗,期能得到類似結果,例如從特別甜的一種甜菜榨取汁液。但這些是勞力密集的加工業,好一段時間甘味劑仍要價過高。直到工業時代,糖的價格才忽然不可逆地開始往下掉,而民眾的回應就是把它加進愈來愈多東西。最後,一九七五年,高果糖玉米糖漿躍上舞台,成為終極版的便宜原料──用政府補助的玉米製造,做為從加工肉品、湯到嬰兒配方奶等一切食品的添加物。

然而,對我們不幸的是,果糖做了一件就生化來說非常搞笑的事,一件等到非常多人長期攝取非常多這種玩意,我們才發現的事。果糖,原來會利用身體小心編排的荷爾蒙芭蕾的漏洞:果糖不會抑制飢餓肽(飢餓的荷爾蒙),也不會刺激胰島素或瘦素(飽足感的荷爾蒙)。你當然會吸收果糖的熱量,但你仍然和沒吃果糖時一般餓。所以你繼續吃,一直吃。

這在實際生活真正代表的意義,有個可怕的實例:多項研究顯示,在餐前喝汽水的青少年,正餐會吃得更多,而非較少──而在我們的文化,這當然可能意味著你會吃更多糖。惡性循環莫甚於是。

現在想像我國的食物體系由吃(假設)紙板支配。我們全都覺得紙板美味至極,所以把它壓碎摻進每一樣東西。唯一的麻煩是:紙板不是我們身體需要或想要的東西,因此我們的荷爾蒙不會對它留下印象──它不會給我們飽足感。所以我們一直吃,一直吃。我們的身體必須處理那些紙板,所以我們開始長「紙板肚」,然後一邊懷疑自己為什麼老是那麼餓,為什麼老是減不了肥。果糖就像這樣。

但其實更糟,因為──



三、 除了肝,果糖或許無法被我們身體任何細胞運用。我們的身體天生無法應付那麼多果糖攝取的另一項關鍵因素是,我們沒有它的感受體:沒有細胞會在門口擺「歡迎果糖!」的腳踏墊……恰恰相反。多數細胞反倒有這樣的手寫標語:「這裡不歡迎果糖」、「我們不說果糖語。」因此,葡萄糖的熱量最後只有二十%進入肝臟,其他都在路上被我們的消化系統吸收及利用,但全部的果糖──百分之百的熱量──必須進肝臟處理,就像毒素一樣。而也跟毒素一樣的是,肝臟裡會發生很多事──正如我們將看到的,統統是壞事。

路斯提格比較了果糖和我們熟知也深愛的一種毒素,即乙醇(酒精)的影響。拿長期酒精攝取的症狀和長期果糖攝取的症狀一比便發現,十二項失調中,兩者共有八項,包括胰臟炎和血脂異常等有趣的東西。他斷定「果糖是不會滋滋響的乙醇」,並斷言給孩子一瓶汽水──或果汁──就代謝而言跟給孩子一瓶啤酒是一樣的。……more
1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