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位於三樓角落、面向櫻田大道的記者聯誼會內,東京的十二家報社和電視台各自用資料架隔出辦公區。到昨晚為止,記者們參加了次長懇談會和美國局的記者會,瞭解愛池外務大臣與羅傑德國務卿的巴黎會談發展和成果後,撰寫了相關報導,聯誼會內一整天都忙碌不已,此刻已經恢復了平靜。
弓成雙手插在長褲口袋裡,經過《旭日》的辦公區時,探頭張望了一下,並沒有發現異常。他走回自家報社的辦公區。
「之後的情況怎麼樣?」
他問志木和金田這兩個年輕同事。
「完全沒有動靜。」
「嗯──暴風雨前的寧靜嗎?」
弓成自言自語著,一百八十公分、胸膛結實的身體塞進了旋轉椅,兩隻腳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於是他把一隻腳蹺在垃圾桶上,翻閱自家報社和《旭日》今天的早報比較著。
兩份報紙報導巴黎會談情況的標題大小、報導內容幾乎都相同,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至於愛池和羅傑德的合影,《每朝》用的是UPI的照片,《旭日》用的是AP的照片,兩者的構圖也十分相似。
弓成正打算闔上報紙時,驚訝地看到了《旭日》頭版最下方的小標題。
協議的概要 由序文和九大項目構成
在巴黎會談舉行之前,各家報社便已得知了這件事的相關消息,各項內容的概要也藉由之前的記者會有了大致的瞭解。在沖繩回歸報導上領先其他報社的弓成暗自打算在愛池大臣回國後,日美同時舉行簽署儀式前,儘可能盡早拿到協議全文,寫一篇歷史性的大獨家,因此,這一行字觸動了他身為記者的敏感直覺。
「可能是這件事。」
他咬著嘴唇說,另外兩名記者訝異地看著《旭日》的報導。
「《旭日》可能已經掌握了《沖繩回歸協議》的全文,到底是哪裡洩漏的?你們有沒有聽到什麼風聲?」
時鐘指向晚上八點四十分,弓成的雙眼發亮。
「巴黎會談的協商才剛結束,外務大臣還沒有回國,這也太──」
「的確,大部分人都將焦點鎖定在巴黎,但協商並非只有在巴黎舉行。史奈德公使昨天一大早就去了七樓的條約局長室,進行協商了很久。志木,你也監視了公使的座車,還告訴我將近下午一點才離開。」
「對,我接到你的指示後,就去監視公使的座車。美國人向來很在意吃飯時間,沒想到過了正午還沒有動靜,我還提心吊膽,以為史奈德公使搭其他車子離開了。」
「由於井狩局長和史奈德在霞之關的協商拖延,導致巴黎會談晚了三十分鐘,這種情況很不尋常。應該是在愛池大臣訪法之前沒有達成協議的復原補償費問題上相持不下,在緊要關頭之前,用某種條件達成了雙方各退一步的方案,再傳送到巴黎。」
弓成回想起昨晚和人在巴黎的清原通國際電話的情況。
「即使《旭日》拿到了全文,應該只是巴黎會談用的草案,條約局、美國局應該也有相同的文件,你們趕快一個不漏地去找。我在聯絡到安西審議官之前,會去四處探風聲。」
雖然只是草案,但最終方案應該與近日正式公佈的協議全文極其相似。兩名記者用眼神表示同意後,走出了辦公區。過了一會兒,弓成也走了出去,但故意把燈開著。辦公區後方的公共空間傳來電視和打麻將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