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推薦序
落日之後,天明之前
資深編劇.吳洛纓
來自波蘭的精神分析學家愛麗絲.米勒,出生於一九三二年,在她研究下的希特勒,是個來自童年受虐,成長以後依附在極端理念(所謂基本教義派),自認為擁有了理性(武器)。在這樣的自我欺瞞下,把傷害別人當作自我保護,甚至於自我建構,從而製造大規模的破壞行動。唯有傷害別人,才能迴避自己的痛苦。這並不是為他開脫,只有積極地找出什麼樣的成因,才能避免悲劇的苦果。
由於作劇本田調的緣故,接觸到許多兒虐、霸凌、人格變異、家庭功能不全等等議題,在每個充滿恨意與暴力的案例背後,都指向同一個讓人不忍直視的原因。這些加害者大多數的早期童年經驗,充斥著來自親密依附者(多半是父母)生理或心理的凌虐。被輕蔑對待或忽略基本照顧,則是第二大成因。
在湊佳苗的新作《落日》中,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兩個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共構出混合著懸疑、推理、犯罪、家庭各種類型的故事。令人驚豔的是兩個「我」,開啟這趟旅程是導演長谷部香,積極表現的是年輕編劇甲斐千尋,他們尋找答案的過程,不斷地透露出自身的紋理。一個從受虐的童年娓娓道來,另外一個從眼前調查的事件往回,探究出創傷背後隱藏的大秘密。
串連起兩人的是多年前曾被媒體熱議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塚町滅門血案」:一個繭居宅男放火殺了父母和妹妹,媒體有興趣報導的不是男孩貓將軍,而是謊稱入選少女偶像團體妹妹立石沙良,千尋的姊姊當時正是與沙良同校。因為近期另一樁類似案件加害者的精神鑑定報告,被投訴有失公允引發熱議。像是冷案重啟調查,重點不再是「誰」是兇手,而是「為什麼」殺人。
在他們探訪的過程,作家筆下對女性人物通透地描寫,出現不同年齡階層性格的女性:除了主角香和千尋,天才鋼琴少女千穗、急欲脫離困境的香的母親、出身良好思想進步的奶奶、照顧千尋的芳江阿姨、被好友背叛導致殘疾的逸夏、資深編劇家大昌老師,甚至是親身目擊過兒虐卻噤聲的鄰家大嬸,都在作家筆下細膩地出場,她們的情感、姿態、話語、心情都被照顧地無微不至,像是動態的示意,可以準備開始選角了。
追尋的本身就是一齣精采的戲,追尋的本身即其價值所在。高張力的戲劇性是湊佳苗一貫的特點,這從她的小說被改編成電視電影的比例就看得出來,她的小說幾乎是飽含文學成分的劇本故事大綱,因此每個小說的改編企劃都能吸引到相當優秀且高知名度的編導演,她自己也曾嘗試直接寫劇本,再改為小說,顯見對於文字創作以外的媒介的確有興趣。每篇小說改編後的作品是另一次再創作,姑且不論成功與否,小說中迷人甚至帶著點神秘魅惑的角色,相信對演員或導演都極富吸引力。
你的童年幸福嗎?這個問題會被挑戰的是幸福的定義究竟是什麼,但答案卻可以直觀面對。擁有幸福的童年,可以滋養人的一生。但傷痕累累的童年,卻得用一生在療癒童年的創傷。我們身邊一定有人始終憂鬱、否定自我、缺乏安全感、懦弱,甚至深陷重複的親密感情問題,童年無法再來,但我們已經比孩子時更有力氣更有思考力,面對童年並不為了推諉卸責,把一切歸咎於童年的不幸(事實上這樣的思考模式也是個大問題)。而是為了讓創傷得到最適合的撫慰,童年不可逆,但我們得有往前走的勇氣。願以這段話祝福在兒時沒有被好好對待的人,成為有意識的受害者,善待那些傷口,可以避免成為下一個加害者,更值得擁有傷痕成為勳章的人生。
「唯有當生命力得以發展,自我才可以發出聲音,開始生長,並產生創造性。過去那充斥著恐懼、空虛、自大幻覺的內心,而今能展現意想不到的生命活力。」
──愛麗絲.米勒《幸福童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