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台灣版序
致台灣的讀者:
感謝各位多年來的支持,如果讀者之前曾經看過我的作品,或許會好奇這次的新作品到底會是「黑湊」還是「白湊」?這部作品名為《落日》,就是「夕陽西沉」的意思,在日文字典中,也可以查到同時帶有「沒落」的意思。太陽沉落後,黑暗就會到來,也許有人因此想像這是一部「黑湊」作品,但是,太陽沉落之後,還會再度升起,我們才能夠迎接明天的到來。人生就是一天又一天這樣的重複。對我而言,「落日」這兩個字象徵了「重生」。「重生」這也同時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作品的主角是兩個女生,不得志的劇作家千尋和嶄露頭角的電影導演香,我打算透過這兩個角色,探討「創作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問題。我在寫小說時,有時候會把自己「想看」、「想瞭解」的事作為作品的主題,「想看」和「想瞭解」的意思似乎很像,在使用時也往往不會深思,但仔細思考之後,就會發現兩者的向量相反,如果用球來比喻,從球的中心向外側的方向是「想看」,從球的外側向中心的方向是「想瞭解」。但是,在創作故事時,必須同時具備這兩者,千尋「想看」的想法很強烈,香則是很強烈地「想瞭解」。她們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個故事中也有關於開庭審判的內容,成為小說家之後,我第一次去了法院,旁聽了實際的開庭情況。實際開庭時,並沒有小說和電視劇、電影中的法庭戲那種有罪逆轉為無罪的激烈攻防,或是相互亮出王牌證據,讓人血脈賁張的場面,只有被告和原告淡淡地報告各自想要主張的內容而已。明明是基於某種負面的感情引發的事件,但在開庭時,完全無法感受到那種感情,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很想要在作品中觸及這個部分。
千尋和香產生交集的小鎮上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一名繭居在家的哥哥殺死了就讀高中的妹妹,然後放火燒了房子,導致父母也失去了生命,哥哥被判處了死刑。香說想要將這起事件拍成電影,於是委託千尋寫劇本。千尋和香拿到了法庭記錄和精神鑑定報告,瞭解了事件的「事實」,但是,光憑事實無法正確看到被害人和加害人真正的樣子。我認為沒有感情的行為是「事實」,有感情的行為是「真相」。當她們找到「真相」時,希望各位讀者內心所描繪的被害人和加害人也會發生變化。
我住在日本淡路島,可以看到夕陽沉落大海的景象,那一幕真的很美,但我已經習以為常了。在完成《落日》之後,我更加覺得能夠生活在這個地方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即使在黑暗中沮喪,太陽也一定會再升起。
人生中,可能會有好幾次脫胎換骨,變成全新自己的機會,《落日》不正是邁向「重生」的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