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一位推理小說家源於日常的怪奇發想
文/冬陽(推理評論人、復興電台「偵探推理俱樂部」節目主持人)
在談論綾辻行人「深泥丘世界」第三部短篇連作單行本《深泥丘奇談.續續》之前,我想先提一樁發生在將近一百年前英國的真人實事。
作家C失蹤了。她已經出道六年多,累計發表七部小說,最新這本在半年前出版,讀者的反應不錯,雖然對其中某個關鍵橋段的設計略有微詞,覺得欠缺說服力,但是並不影響整體好評。警方先是在公路旁的溝渠尋獲空無一人的轎車,所幸車上暫時沒發現駕駛人遭遇不測的明確跡證;新聞媒體花大篇幅報導,不僅僅是因為她身為新星小說家的名氣漸升,軍官老公的婚外情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八卦重點,難道C是因此深受打擊才駕車出意外?但又為何人間蒸發般遍尋不著呢?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C依然下落不明,心急的警方把腦筋動到前輩作家D身上,畢竟D曾經寫過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偵探故事,或許能提出不一樣的看法。然而D的回覆卻是:「從車上遺留的手套來看,再過幾天應該就會有C的消息了……我信賴的靈媒是這樣感知到的。」什麼?等等,有沒有搞錯?D不是用天賦異稟的邏輯推理能力循著線索指出C的行蹤,而是訴諸超自然感應力量?
C失蹤十一天後,警方終於在一家水療旅館中找到毫髮無傷、但宣稱失憶的她,這樁尋人記遂草草落幕,動機始終未明。我知道你一定好奇作家C與D到底是誰,在此揭曉答案:C是名偵探白羅、瑪波小姐的創造者,人稱「謀殺天后」的阿嘉莎.克莉絲蒂;D則是更加鼎鼎大名的神探福爾摩斯之父,青壯年時期寫偵探推理,晚年轉而信奉唯靈論的亞瑟.柯南.道爾爵士。
或許,我們可以從克莉絲蒂與柯南,道爾的真實人生經歷,來去應對同樣寫解謎推理小說的綾?行人,他如何能開心自在地優游於理性智性沒那麼打緊的「深泥丘世界」。
《深泥丘奇談》系列的主述者「我」是位本格推理作家,從第一個故事〈臉〉到最新(近)的〈貓鎮〉,時間跨度為十年(二○○四~二○一三),歲數也從四十多自然成長到五十多,主要的活動場域是在京都,但在本書收錄的〈閉關奇談〉短暫去到了東京。
熟悉小說家綾辻行人的讀者應該很快就會發現,這個「我」幾乎就是綾?本人的化身,最顯著的差異在真實世界的京都並沒有「深泥丘」這個地點,但有個名字相近的「深泥池」──位在京都的北方,面積約九公頃大,中央有個夏季會浮起、冬季會沉沒,植物殘骸碳化堆疊形成的浮島(因為水位起落而隱現,不是本身會浮沉),略帶陰森的景觀和詭譎的氣氛被人們穿鑿附會許多古老傳說與現代怪談,而有「深泥池是惡鬼穿梭人界的出入口」這個說法。不過綾辻行人倒是屢屢跳出來澄清:「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以我現在住的地方為模型,也就是我生長的京都市鎮,但作品中所說的『這個城鎮』其實是『另一個京都』。真正的京都沒有深泥丘,可是有深泥池,而且深泥池附近的確有一間醫院(京都博愛會醫院),但它並不是深泥丘醫院的原型……『另一個京都』是相當扭曲的,請讀者們要小心。」
我認為這兩個京都可以視為一種緊密相依的表裡關係:表京都是現實的、大眾普遍認知的,裡京都是虛構的、綾?行人專屬並且悉心建造的。裡從表而來,人們的生活作息、古都流傳的靈異說法、乃至於文學漫畫影劇等大眾文化訊息,都從表層緩緩滲進內裡,洋溢樸實無華的日常感;裡自心而生,人際交友的互動往來、病痛侵擾的求醫體驗、甚至連在飯店閉關趕稿的心事誰人知,這些深埋在個人生命經歷底下的煩躁、欲念、恐懼等情緒相互糾纏,形塑出讓人稍感不安、扭曲性格中帶有一絲黑色幽默的異想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熟悉綾?行人的讀者難以援引館系列的邏輯理智、殺人鬼系列的暴力血腥、耳語系列的懸疑驚悚、Another系列的災厄恐懼,最接近的可能是《眼球特別料理》飄散的異色離奇(但去除大部分的噁心感),而以短篇奇談之姿另成一格。初次接觸綾?行人作品的讀者可以純然享受有別於彰顯妖怪異能的怪談故事,欣賞作者如何將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化作一段優閒又詭異的輕裝步行,在「另一個京都」裡恣意漫遊。
即便如此,每個故事綾辻行人依然以「神祕謎團」作為發端,只是不拘泥於結構嚴謹的偵探推理路數,沒刻意要著手解決這些詭譎的事件。但這才是你我的日常不是嗎?不必凡事打破砂鍋問到底,留一些不理智的幻想在腦海中浮想聯翩有什麼不好?也許作家自己也察覺到了,三本書的後記針對各個故事發表簡短解說,多能對應到十年間書寫其他份量頗重的作品之時,有一部分的精力悄悄散逸到深泥丘世界來,在另一個京都得到喘息,而且還保留了綾?行人向來帶點惡作劇小男孩的視角,問道:故事為什麼不能就這樣走下去,停在那教人愕然的一刻?
就像阿嘉莎.克莉絲蒂一生中從未向他人解釋失蹤的十一天發生了什麼事,她最初的動機究竟是什麼;亞瑟.柯南.道爾也無須保持在筆下偵探服膺理性的精明狀態,沒人能阻止他擁抱神靈的力量。綾辻行人則決定寫下源於日常的怪奇發想,建構出這個讓自己舒緩自在的世界,並且用一派輕鬆的態度邀請你好奇一窺──
歡迎進入《深泥丘奇談》最後的故事。(PS.我相信作者會忍不住再次造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