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高普考財稅行政類各專業科目的小叮嚀
黃慧玲說,財稅行政類中,不管是高考或普考,每一科專業科目都是選擇題占五十分、申論題兩題占五十分。以她的狀況來說,決定主攻選擇題的部分,因此第二年的考前一個月,她特地規劃了兩個星期,把高考的六科專業科目及法學緒論、憲法兩科的考古選擇題全部做一次,每天看將近一千題。因此以高考成績看來,她在每一科選擇題的部分,都可以拿到四十分左右。
至於申論題部分,有時要看運氣,碰到會寫且熟悉的題目,分數就可以大幅提高,萬一真的不太會寫,至少也有基本分。
以下是黃慧玲對財稅行政類各專業科目的小叮嚀。
● 稅務法規概要
黃慧玲指出,稅法最重要的四大主題就是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三類相關的規則,以及稅捐的稽徵原則。她曾經以考古題統計過,絕大多數的考題,不管是選擇題或申論題,都是出自於這四大範圍內。
以選擇題來說,相當重視基本名詞的定義與法條中所規範的數字,如年限、各項稅率的百分比等,因此熟讀法條極為重要。
以申論題來說,這兩年高考的稅法申論題也開始出現計算題,例如考題會舉一個個案,要求考生算出個人及家庭成員應繳多少稅。在答題時,不只要計算出正確的答案,還要詳盡說明各家庭成員全年不同類型的所得分類,再分別以不同家庭成員為納稅人,計算不同的差異。這樣的題目不只考應試者的計算能力,同時也在確認考生對於法規內容的理解程度及運用。
● 民法
對非法律本科出身的黃慧玲來說,要在短短時間內熟悉民法一千多條條文,實屬不易。因此,她在網路上找到一個前輩分享的三百多條常考、且務必要背誦起來的法條。
她在一開始就照著一條條勾選起來,用力地讀。但是到最後還是背不起來,因此她改用關鍵字記憶。這樣至少在常考法條內數字、年限的選擇題部分,比較有把握。
因此,民法沒有捷徑,就是多看考古題,盡量把法條背熟。還有,要留意時事與最近剛修過法條的部分,例如九十七年有修正新版的物權與繼承相關法條,就會是出題的重點。
● 財政學
財政學就是以政府的角度來思考公共收入及支出是否公平分配、是否有效率的理論,因此各派學者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要唸得很熟,並在唸書時,經常以當前的時事議題套入練習思考。
以選擇題來說,各學說的活用思考題是出題大宗,而申論題的部分,幾乎多與時事題有關。
以九十七年的考題為例,就有一題考到當時引起不少討論的「道路擁擠費」徵收的理論依據。因此黃慧玲覺得近年來引起許多討論的如「綠稅」、「碳稅」等都是值得留意的問題,甚至如九十八年消費券的發放對未來政府財政造成的影響等,也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 會計學
在考會計時,黃慧玲把會計學當成較難的數學題來解題。她對自己說,基本題約占七成,這是一定要拿到的部分,因此她要求自己必須把每個主題的基本題型、公式及解題原則摸熟。也就是說,基本上要把每一項商業交易如何記錄與計算搞清楚,因最後結果是以財務報表顯示,因此要熟悉財務報表中每個會計科目的定義與計算公式,這樣對於選擇題和幾乎都是以舉實例要求考生抓錯並重新計算的申論題來說,都很有幫助。
至於進階的部分,如近幾年陸續公布的新會計公報,則是行有餘力才準備,如果真的太難,她也不勉強自己。
● 租稅各論
租稅各論是高考專業科目之一,其重點是稅法中各主題間的比較,與每個主題的背景、沿革與改變。因此,黃慧玲認為,基本上把稅法與財政學唸完,就掌握了至少八成左右的範圍,再搭配相關參考書就更容易理解。
經過兩年的苦讀,黃慧玲九十七年初考、普考、高考統統上榜,而且普考還拿下財稅行政類別的榜首,這真的是很美好的果實。不過她並非在第一時間就得知考上的消息,她笑說:「因為家裡是電腦撥接上網超慢,根本擠不進考選部的網站,結果還是同學打電話通知我的。」
過去兩年全職考生的日子,黃慧玲都是用之前當代課老師時存下來的錢撐過來的。除了第一年住台北、上補習班花比較多錢,第二年她搬回嘉義住在家裡,也不讓自己出門逛街,幾乎沒花什麼錢。
剛考上時,她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像在一顆透明的泡泡球裡待了很久,現在泡泡破了,我可以開始接觸更多的東西,可以開始走出去了……想到這裡,總是很激動。」
九十七年十月,她分發到北縣三重北區國稅局工作,每個月有四萬多元的薪水。
「這好像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擁有自己的自由,擁有較寬裕的經濟能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要好好享受這份自由。」
話雖如此,她在享受自由的同時,其實非常投入於現在的工作中,身為公職新鮮人的她,經常在週末到辦公室加班。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她認真而努力地珍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