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大學絕對不只是單純的職業訓練所
我在台大生化科技系擔任助理教授,也負責大一的新生導師。在科系介紹時,有一些與家長會面的機會。記得有一次,有個學生的媽媽很不平地對我說,她的小孩唸資訊系,學校竟然沒有教他們如何組裝電腦,讓她覺得不解。
是的,大學的確很少開一門課,叫作「組裝電腦」,這件事情同時也反應了目前社會大眾對於大學教育的認知有一些差異。一般來說,國內的教育分成技職體系和普通教育體系。「技職教育」就是所謂高職、專科以及科技大學。但是,大多數的學生或是家長往往把大學跟技職教育的目標畫上了等號,反而容易忽略掉大學教育真正的目標。
事實上技職教育體系和大學教育體系(或稱普通教育體系)是在宗旨目標上,有明確的差異。技職教育講求的是「技術」上的訓練,和因應產業需求而產生的教育方式。以「美容美髮」這個學科來看,高職生可以學到的是一些基本美容美髮技術,專科生可能涉獵到經營管理,科技大學生則學習到化學藥劑、化妝品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等相關知識。另外,像是寵物照顧、汽車維修與販賣、大型電機機械的開發與維護、餐旅服務等,這些學科都是屬於「技職教育」的範疇。
很多人覺得,在大學裡就應該學會上述這些方向。實際上,這些是技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如果你對這些專業科目和技術感興趣,那麼,就讀技職教育體系,相信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全人教育的方針
目前台灣的高職教育做得有聲有色,但是在技職方面的高等教育,也就是科技大學,則是越來越難與一般大學區分。最大的原因,來自於政府對於科技大學師資與環境的評鑑問題。因為技職教育體系的大學師資,仍然需要和一般普通大學體系的師資一樣,用論文質與量來衡量,作為升等或是績效的重大依據。
這也迫使許多科技大學來調整師資和研究方向,最後整體風格就和普通大學越來越相似,聘用的師資也看不出和一般普通教育體系師資的差異。這個因素,我認為也影響到科技大學在技職教育的辦學目標和執行。
「大學」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希望以「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方式,作為大學的養成教育。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也包括道德倫理、人生哲學、文化素養,以及良好的通才知識,幫助每個大學生在專業領域有所成長,視野更寬廣。
比方說,一個土木工程師在施工設計與工程的進行時,會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對於生態的維護、都市與產業未來發展的影響等也會全盤考量。具備這樣全人思考的工程師,在遭遇到一些工程上的矛盾時,有智慧去解決難題,建造出符合且有利於社會利益的工程,而他的每件作品、每個施工也會呈現更深一層的人文色彩,這就是全人教育所希望培育的人才。如何在運用營建工程本身的專業之外兼備這些格局和視野,保有對於事情不同面向的思考,也需要仰賴大學的多元化環境給予學習管道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