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代序 從問題學生到哈佛之路——硯心的媽媽談女兒的成長故事
看到報紙上那些唸哈佛的孩子,父母往往不是教授,就是企業政商名流;我心想,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真的能教出哈佛高材生的女兒嗎?
一個與眾不同的問題兒童,一個用心良苦的母親
回想起來,女兒硯心從兩到三歲起,就非常有主見,每次吃飯之前一定會問今天吃什麼;出門買飲料,她也會自己點;每逢假日全家準備出遊時也一定要事先告知她目的地,否則她寧願待在家裡做自己的事情,也不願跟我們出去。
硯心上小學前,正是我和先生忙於創業的時候,我發現她常常坐不住,無法專心,希望她能文靜一點,所以讓她開始學鋼琴。
學琴以後,我發現她在音樂方面很有天分,彈起琴來有模有樣;我常看著她練琴,一看就是兩個小時,覺得當媽媽真的好幸福。硯心對於音樂很有興趣,所以上小學時,我考慮讓她進音樂班。跟朋友打聽之後,聽說某間學校不錯,老師上課也相當認真。我一直相信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個性與能力,所以鼓勵她報名音樂班。
為了達到鋼琴七級的入學標準,我特地請了一位鋼琴老師到家裡教課,結果硯心一看到樂譜又多又難,怎樣都彈不完,跟我鬧脾氣說不想彈了!我想了很多方法,不管怎麼威脅利誘都沒有用。
後來,我靈機一動,請老師把她的樂譜放大,剪成一小段、一小篇地練習,等熟練之後再把完整的樂譜給她看。這種循序漸進的練習法,讓她不再視練琴為苦差事,也逐漸建立了她對於演奏的信心。
被排擠的小一生
進了小學後,硯心在學校的生活並不是很快樂,主要原因是她的個性不合群、無法過團體生活,因此人緣不好,就連老師也認為她是問題學生。
每天看到她回到家都悶悶不樂的,我非常不放心,上學時常常躲在教室外面的柱子背後,小心翼翼地偷看她上課的情況。
有一次我很驚訝地發現,全班學生都坐著上課,只有她一個人站著。老師從她旁邊經過時還敲了一記她的頭,讓我看了心好痛……
直到有一次,硯心上台表演,老師看到了她的音樂才華,從此對她另眼看待。其他小朋友發現老師對她有了好感,也開始跟她玩耍。可惜好景不常,二年級時又換了班導師,我只好將硯心轉學到一般小學。結果,那所學校管教以嚴格出名,從每天是否帶手帕上學到小考的分數全部都列入懲戒。學校要睡午覺的制度也相當不適合她,她不是坐不住、午休時常常想站起來,就是張大眼睛發呆不睡,最終落得被老師處罰。
一開始,老師的處罰是打手心,我跟老師商量說孩子要彈琴,打屁股就好。但是有一次,硯心放學回到家不發一語,洗澡的時候,我發現她的屁股嚴重淤青,立刻打電話給老師,她解釋是因為硯心挨打時亂跑,才會失控。
因為老師不喜歡硯心,同學漸漸地也開始排擠她。當時硯心很愛撈蝌蚪,帶去學校之後,統統被學長搶走了;也有同學拿掃把往她頭上打,叫她滾得遠遠的。
我心想,這樣下去不行!於是下學期又幫硯心換了一所學校。這間學校的老師雖然好一點,但同學還是愛欺負她;此時,我和先生開始意識到台灣的教育環境似乎不適合女兒的成長,因此有了移民加拿大的打算。
移民是一件大事,我們夫妻倆白手起家,教育水平又不高,無法適用技術移民條例,只能考慮投資移民的方式。這對於當時家境小康的我們來說,是一筆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但是為了女兒著想,我們還是硬著頭皮向銀行貸款。
我聽朋友說,如果希望孩子的英文口音標準,就要在國小三年級時開始接觸英文。我和先生商量之後,決定由我先帶著女兒到溫哥華唸書,老公則每三個月去探望我們一次。
剛到加拿大溫哥華時,人生地不熟,我很想家,英文又不通,過得很辛苦;每次收到學校的通知單,我都得努力查字典才能勉強看懂,為了加強英文,我也去社區大學報名學英文。
坎坷的音樂之路
硯心的校園生活漸入佳境,可是,她的鋼琴之路卻遇到了阻礙。七年級時,她在一次鋼琴比賽中慘遭滑鐵盧,當她彈完一首表演級的曲子,評審完全不給分,並當眾羞辱她,說她整首歌裡有十幾個音都彈錯卻渾然未覺!
這場比賽在她心裡留下相當大的陰影,回到家後她躲在棉被裡哭了一整天。從那天起,她開始叛逆、賭氣,我說的話都不想聽。
我一直深信,人生就像賽跑,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不論結果如何,面對失敗與痛楚的勇氣比什麼都重要。一年以後,我鼓勵硯心再次重新演奏表演級的鋼琴曲。一年前那場失敗的比賽,她還耿耿於懷,因此這對她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每次當她把表演級的琴譜擺上琴架時,手都在發抖,練習幾次就草草結束。那陣子,硯心每天練琴的時間長達十二小時,有一次還練到手指頭流血,差點把我嚇壞了!經過老師的用心指導,加上幾個月的辛苦練習,終於順利地通過英國泰晤士谷大學(Thames Valley University)的古典鋼琴演奏考試,取得證書(Licentiate of the London College of Music,簡稱LLCM),它相當於音樂系大學四年級的演奏程度,這在鋼琴演奏領域是一項很高的殊榮。九年級時,她也加入了學校的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