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申請函寄出不久,錄取通知一個一個寄來了。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設計科系,跟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藝術學院,是我的首選,而最後,我進入南加州大學就讀。
何老師跟我說,很多東西是相通的,不一定現在學什麼,以後就一定做什麼,例如不少建築師以前是音樂家;或是原先是建築家,後來變成服裝設計師。有時候跨領域反而是創新的泉源,而這個創新也是專業的必備條件。
我希望自己將來能看得更多、感受更深,這也是我為什麼要進大學而不是設計學院的原因。大學學生比較多,科系也多;大學會有一般的通識課程,可以認識不同科系的人,比較多元化。
* * *
當我選擇視覺藝術這條路之後,幾乎每天都在問自己:「我的決定會不會是錯誤的?」尤其當我對藝術有更深的了解之後,常常會想,是不是應該回到音樂的領域?後來我發現,不論是視覺藝術或是音樂演奏,都屬於我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的選擇究竟是什麼,而是在選擇的過程裡,哪些人事物和想法,改變了我。有了這些體會,我開始更用心思考作品、交朋友以及準備課業。
大一時我幾乎是拚了命地讀書;結果,大二結束,就接獲影劇學院動畫系雙修的錄取通知。要趕課很辛苦,但是追著學分跑更辛苦。我希望在大學四年內能在不同學院拿到兩個主修及一個副修,跟同學一起畢業;這樣一來,就必須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這樣一來,就必須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有些課的時間互相重疊,為了公平起見,我便要求老師給我更多作業,當作我有時不能準時出席的補充分數;在別人放暑假時,我也常常要多上一些課。
大學四年充滿了風風雨雨,可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為我有目標、有朋友。
* * *
雖然已經有申請大學的經驗,不過在開始準備研究所的作品時,依然是忙得焦頭爛額──因為我的目標是哈佛景觀建築研究所。
我覺得,視覺藝術跟建築是相通的;或者說,景觀建築設計是一種能讓更多人看到、聽見更多意見與聲音的藝術。建築跟一般的視覺藝術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一種「人類可以居住其中的藝術」,建築更貼近人、更仰賴人的需求、更能吸納各種社會階層的聲音。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段差距。我在大學裡的作品大多是平面設計、動畫,無法報名建築相關科系,所以只能全部重來。距離申請日期只剩三個多月,要將別人四年來的努力濃縮在三個月裡面完成,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毅力;那段日子是我的生活作息最混亂、三餐最不正常、睡眠時間最少的時候。
終於,我趕在最後一天將作品與申請書寄出去了,全身虛脫到沒有力氣,腦漿都快被榨乾了,在家整整昏睡了兩天。
熬過申請研究所最大的作品關卡,倒楣的事情卻接二連三發生。三月接近畢業的時候,遇上高速公路大塞車,我一時恍神,緊急煞車,撞到前面一台很破的車,它的車尾整個掉了下來,後來那輛車的駕駛還寫信說要告我。
我只得抱著Emily痛哭,一直問她:「怎麼辦?」
其他的衰事還有宿舍的鑰匙不見,我被鎖在門外一個晚上、在路上被流浪漢追著跑、煮菜差點火燒房子、電腦整個主機板燒壞……似乎一輩子倒楣的事情,全部累積在這個時間點發生。
Emily看我一副沮喪的模樣,就帶我去拉斯維加斯玩,順便散散心。她先前幫一家公司接案做網頁,得到一些折價券,讓我們能用很優惠的價格去吃非常高級的餐廳。我們還到賭場去小賭一把,玩了快兩個禮拜才回家。
回到家之後,我收到一封厚重的包裹。看到上面燙金的哈佛字樣,剎那間,我屏住呼吸,手一直顫抖……難掩心中欣喜,心想:「不會吧……」
打開第一份文件,看到「恭喜」這個字,我立刻打電話給遠在台灣的爸媽!
媽媽像是中樂透一樣,在房子裡面又叫又跳!爸爸一開始還懷疑是同學惡作劇,幾經確認之後,也衝到巷口的雜貨店買了一大串鞭炮,大肆慶祝一番,然後透過視訊播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