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 作者:麥可.波倫
  • 譯者:曾育慧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9/05/27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737-3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生活實用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你到底應該吃什麼?!

讀者也許注意到,雖然很多人提出科學理論來解釋西方飲食是西方病的成因,論點卻互相矛盾。油脂假說跟碳水化合物假說是水火不容。提出omega-3脂肪酸不足(姑且以新油脂假說稱之)導致慢性病的理論,也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才是禍首的說法不一致。其實科學界的迷信程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嚴重。說來說去,我們又回到了原點,迷失在一片暗潮洶湧的汪洋之中。

但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為了知道怎麼吃最好,而去支持或崇拜任何學派,畢竟這些都只是理論,是針對吃西方飲食者比傳統飲食者更易罹患慢性病的經驗現象所提出的科學解釋。科學家當然有自由對這些現象背後的生物機制提出看法,但不管結論為何,解決問題的方向似乎很一致,那就是別再吃西式飲食了!

要擺脫西方飲食沒那麼簡單。不過我相信這是做得到的,而且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蒐集,另一方面也開發了一些簡單易懂(而且完全不科學)的基本原則,或者說是個人飲食策略,至少可以替大家指出正確的方向。我完全不想命令大家晚上吃什麼,我比較有興趣做的是去開發好記的飲食法則,當你在買菜或作菜時,想想這套法則,就能幫你做出大體上稱得上健康的多道料理。接下來我要告訴大家一些很自然又做得到,也許有點落伍,但現在可能已被視為新潮的方法,讓我們達到一個食物自取得、烹調到享用,接近真善美的境界!

曾祖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吃
為什麼特別講到曾祖母?因為現在不管是母親或祖母,很有可能跟我們一樣已經搞不清楚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寧可把時間拉遠,拉到現代食品還沒出現的時期。有些營養學家甚至主張應該更往前找,包括早在一九六○、七○年代對於精製碳水化合物提出預警,卻不受重視的英國營養學家約翰‧尤肯(John Yudkin)。他曾經建議大家「新石器時代的人認不出來的東西,那就別吃,這樣最安全。」那麼上超市買東西,要怎麼做才符合上述原則?想像一下你的曾祖母正陪著你推著購物車逛超市,她駐足在乳製品區,拿起一條裝在軟管中的Go-Gurt優格端詳了一陣子,不清楚這到底是食物還是牙膏?又要怎麼吃進嘴裡?

不吃內容複雜的食物商品,除了避免各種化學添加劑、玉米和大豆製品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理由。食品科學做出來的東西另外有一個問題,就像古梭所說的,這些商品會欺騙你的身體。人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食物,會先用感覺器官評估之後,再傳達訊息給身體其他部分來做適當的回應,可是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合成甘味劑和新式油脂厲害之處,就是讓我們的感官辨認不出食物的真假。所以會騙人的東西,從標示上便看得出端倪,如果只依賴感官,很可能一時不察就吃下去了。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