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慢慢吃
慢慢吃,除了幫助你收到該停下來的訊息之外,還有更深層的意義。這裡的「慢」,意指從容兼具知識性的飲食行為,也是源自義大利「慢食運動」致力推廣的原則:「堅決支持平和的物質享受,是制衡快速生活觀在全球蔓延的唯一手段。」發起慢食運動的組織是為了反對一九八○年代美國速食業進駐羅馬而成立,宗旨在讓人重新(有時也許是首次)獲得與親朋好友悠閒地共享經過妥善照顧、細心烹調的美食體驗。聽起來很像上流社會的美食俱樂部(其實也算是),不過慢食運動的深度在於它抗議西方飲食、反對西方生活方式的立場,自始至終都十分堅定,也提出了替代方案。慢食運動鼓吹品質比分量重要,認為人如果培養出對食物的品味能力,重建被食品工業化破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對於品質的注重自然會提升。運動發起人卡羅‧佩屈尼曾說:「消費者在肯定農人耕種的價值、養成食物品嘗能力的同時,也決定了食物的品質。」這時候,「他們便成為生產者不可多得的盟友。」即使是品味食物這件事也有信仰中心,它強化了我們對食物生產者付出心力的感恩之情,也讓我們放棄速食給味蕾帶來的膚淺快感。
慢食運動源自義大利並非偶然。這個國家跟美國相比,比較不會盲從於「快速生活的愚蠢行為」。另一點就是如果美式生活方式沒有徹底地改變,單方面去改革美式飲食似乎過於理想化。速食興起的背景,是因為整個社會把成功視為第一要務,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工作(一家必須雙薪),一年只放兩個禮拜的假,以及發生重大事故時沒有社會安全網可依靠的環境。慢食運動要求人們排出時間,放慢速度來吃東西,一天三次,全部的人都要照做。如果能做到,這點小漣漪就會變成力量龐大,足以改變一切的浪潮。
慢食運動對慢食的定義,是指吃的時候,必須對食物從成長到餐桌的整個過程有徹底的了解。當然,我們無法否認有時候吃東西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也有好處。的確,有些東西與其知道它醜陋的真相,倒不如被蒙在鼓裡來得輕鬆。速食店賣的漢堡第一口咬下去,吃得到汁多味美,不過如果消費者看得到漢堡背後那一幕幕牛隻飼育場、屠宰場和工人工作的景象,或是得知漢堡的美味是來自「人工烤肉調味劑」,這一口可能就咬不下去。不用說,這種漢堡只是讓消費者趕快吃完,別想太多的。換個場景,如果你的漢堡肉是來自吃牧草的牛,你的腦中會浮現動物在綠油油的青草地上放牧,所以你不會吃完就算,下次還會高高興興地再點一份來吃,這個行為是出於知識而非愚昧,出於感激而非冷漠。
慢食也有慎重之意,最初的用意在於吃是出於自由選擇而非受到強制。許多飲食文化,有些就在美國本土,還有強調慎食的儀式,比如在開動之前祈福或禱告。我認為這麼做的用意是避免我們毫無意識地用餐或草草了事。具備對食物的常識和感恩之心,會帶來餐桌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