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健康是醫病雙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好的醫師固然重要,但對任何病症來說,再怎麼好的醫師都只能掌握一半的治療決定權。
很多患者並不知道,看完病後回家,才是挑戰的開始。比方不少心臟病患者做不到戒菸、控制飲食,認為反正看了醫師也吃了藥,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繼續抽菸、大吃大喝,這是相當錯誤的作法。
只有找對醫師,同時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善待自己的身體,病情才可能真正獲得控制。健康,絕對是醫師、病患,以及病患家屬3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在我門診中常看到許多90多歲的長輩,雖然必須以輪椅來行動,但精神都不錯,可說是令人羨慕的長壽一族。他們的家屬看到我總不免向我表達感謝之意,但我總是對他們說,醫師只是幫到一半而已,如果沒有家屬對父母的悉心照護,長輩們也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充滿元氣。
所以,想要治好心血管疾病,用心的醫師、用心的病患,以及用心的家屬,都是不可缺少的。
睡好,心臟也會好
很多患者都會問我,要怎麼樣才能好好保養心臟?要吃什麼?作什麼運動?而我必須說,如果要好好照顧心臟健康,那麼知道怎麼睡個好覺也是很重要的。
當我們在睡眠的時候,心臟跳動比較平穩,而且有研究顯示,人們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血壓比較高。
其實不只是心臟,對於人體所有器官來說,固定而充足的休息都是必要的,而這也是最實際有效的養生之道。
年輕人也可能中風
中風已經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它的發生年齡層一直在下降。近幾年許多年輕人中風的報導都震撼著大家---為什麼這麼年輕就突然死亡?
曾經有一名25歲的年輕女子在網咖中暴斃,後來經過遺體解剖之後,發現死亡原因是中風。從她的體重數字高達100多公斤,或許不難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她極有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其一或合併病症的患者,只是自己沒有察覺到。原本她的心血管就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中,血液循環已經很差,最後又久坐不運動,血流不順暢,結果就造成動脈出血死亡。
我們從現代人的生活型態當中可以發現,像是足不出戶的宅男、高科技產業日夜工作少活動的工程師、以及久坐在辦公室裡的上班族,幾乎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以這樣的生活型態,如果再加上一些有害因子,例如心血管疾病遺傳因子、抽菸等,就可能發生中風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