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檢視你的生活習慣
我常開玩笑的說,那些體內累積了大量剩餘廢物和熱量的人是「剩男剩女」,他們大多具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除了影響身體健康,也很容易逐步走向肥胖,成為肥胖一族。
讓我們先來做個簡單的測驗,看看在下列幾項生活習慣中,你符合幾項。如果超過三項,那你很有可能是成為所謂的「剩男剩女」而不自知喔!
1. 經常外食,三餐不正常。
2. 不喜歡吃豆類、海藻類、根莖類、蔬果類食物。
3. 喜歡吃肉或是高油脂的食物。
4. 吃飯速度比正常人快。
5. 經常熬夜,吃宵夜。
6. 早餐通常不吃,或只喝咖啡。
7. 沒有每日排便。
8. 不太喝水。
9. 不常做運動。
10.容易口臭、火氣大。
11.屁帶惡臭,糞便顏色黑、黏稠或帶血便。
12.經常感到疲倦、焦躁不安、手腳冰冷。
我的一些學員告訴我,他們每天三餐正常,但是連一次排便都沒有,光是吃下肚的食物都一、兩公斤重了,可想而知,這些停留在身體等待消化分解的廢物,都變成了體重的一部分。因此,我常告訴想減肥的學員們,有沒有每天排便這件事真的很重要,許多人光是改善便秘這個問題,就成功地達到瘦身目標。
忙碌的上班族大多時候都選擇在外面用餐,但是外面一般餐館所販售的餐點大部分多油膩重鹹,人工添加物也很多,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也可能會導致身體代謝不良,甚至引起毒血症。此外,當身體一旦代謝不正常,接踵而來的就是脂肪的累積,造成肥胖。
有些人偏愛肉食,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或是豆類食品,容易讓身體變成酸性體質,除了腸胃蠕動變差累積宿便、容易變胖之外,還會血脂肪過高,心血管、高血壓等疾病也因而產生。
「減肥」和「減重」不一樣
肥胖的形成,是由於身體沒有正常代謝,使得應該排出的廢物積存在體內,轉化成脂肪組織。時間久了,這些脂肪組織大量儲存在皮下組織、腸繫膜、內臟器官周圍及血管等,不僅造成肥胖,進而埋下了致病的因子。在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中,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性疾病,都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在這裡,我要說明一點:「減肥」和「減重」是不一樣的。減肥是減去身體多餘的脂肪,而減重只是減輕身體的重量,若是單純改善了身體的水腫問題,或許能夠使讓體重機上的數字下降,但這只是「虛有其表」而已。許多人為了減肥不吃不喝,短期之內也許會瘦下來,但帶來的副作用更令人傷腦筋。有些人雖然外型看起來很瘦削,體重也輕,然而身體的內臟脂肪或是血脂肪卻可能偏高,也是應該列入「需要減肥」的族群。
我的身高一百八十二公分,體重七十三公斤,十五年來,我的健康指數一直維持在BMI值:22,體脂率:17.2,肌肉率:35.5,基礎代謝率:1695卡,內臟脂肪:6,體態算是良好。但是有一陣子,體脂體重計卻顯示出我的內臟脂肪及體脂肪正在上升中,我認為這是身體發出的一個警訊,因此回頭檢視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生活的作息跟飲食及運動習慣正常嗎?仔細回想之後我才察覺到,那陣子因為出差演講常和朋友聚餐,在情緒高昂之下,因而多吃了一些火鍋、燒烤等高熱量食物,並且喝了一些啤酒,使得體脂肪及內臟脂肪上升。
接下來幾天,我盡量減少食物攝取量,讓剛形成的內臟脂肪有機會燃燒掉。平常時候,若體脂計顯示囤積在腰圍和下半身的脂肪量較多,那麼我會採取有氧運動,像是跑步、起立蹲下等方式,將下半身的皮下脂肪燃燒殆盡。
有些女性朋友計算出自己的BMI值後,知道自己應該再胖幾公斤,但是她們對於自己身上的贅肉仍然感到不滿意。事實上,脂肪通常堆積在身體運動量較少的部位,像是蝴蝶袖、游泳圈腰圍、肉肉的屁股,都是長期缺乏局部運動量,而造成的結果。所以,有這類困擾的女性朋友們,不應該為了減肥而挨餓,而是找時間多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