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日本的食物不太對勁!有這種感覺的人相當多。
用心吃對身體好的東西,收集大量健康方面的資訊,一天所需的飲食量都經過卡路里計算。
明明已經這麼嚴謹了,卻還有許多人為文明病所苦。
究竟是哪裡做錯了?
原因非常簡單──
吃了不健康的東西,就會不健康。
我現在一個人住在京都深山裡,一幢屋齡一百七十五年的古民宅。
我之所以會住在這裡,緣起於約三十年前所得知的「食養」概念。
「以日本傳統飲食文化找回健康的身體」,這樣的教誨令我深感認同,此後我便不斷鑽研、學習。最終,我仍希望能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於是搬到了京都。
話雖如此,我可不是一直待在深山裡喔!
值得感恩的是,日本到處都有人想聽若杉奶奶開講、上烹飪教室,因此每個週末我會到全國各地,和大家談飲食,教導大家真正有益於身體的料理。
我這個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到處跑來跑去,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即便是現在,看報紙不必戴眼鏡,跳繩一百下、深蹲七十下以上都難不倒我。我也幾乎沒有白髮,從來不上醫院。
也許您會認為,這是天生體質使然,但其實不是的。
我會如此健康,是因為每天吃進嘴裡的東西都很健康。
每次和前來烹飪教室和參加演講的人們聊天,便深深感到現代人的疾病真的很折磨人!
花粉症、手腳冰冷、不孕等,還有些人為了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而苦惱。
可是,大家來上我的烹飪課之後,這些病就慢慢好了。
不僅如此。
外子被醫生宣告只剩下二個月的壽命,卻因為持續過著我所教他的飲食生活,癌細胞竟然消失了!
這本書,將我過去所學會的、正在實行的,以及與生病的人們談話之中所了解到的事,全都匯整起來。
您的身體,是由吃進去的東西所構成的。
飲食,不會背叛您。
改變飲食,身體就會改變。進而,生活也會跟著改變。
但願這本書,能夠成為您改變生活的契機。
二○一二年四月
若杉友子
1 致病的飲食,健康的飲食
我們的身體是由飲食構成的
為了生存,人得要進食。吃進去的食物,經過食道,在胃腸中消化,化為人的血、肉。若是車子,只要在必要時加油即可,但人和機械不同,是活的。從出生到死亡,每天從嘴裡吃進去的食物構成了我們的身體,維持我們的生命。
遠在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便說過:「人就是他吃的東西。一切的疾病均源於食宿。」這句教誨的意思是說,一切的疾病都是錯誤的飲食生活所造成的結果,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取決於他吃了什麼。也就是說,會生病還是會健康,都要看飲食。
現在的人,一生病就跑到藥局或醫院去,吃化學合成的藥來治病,但其實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生病。只要讓自己的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就算生了病也不會惡化。當然,體質是天生的,但就算是遺傳自父母的體質,也能靠飲食來改變。
只不過,藉由飲食來改變體質,與只能緩和症狀、速效性的西洋醫學藥物不同,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並非一蹴可幾。這可是在重新打造我們的身體,自然需要時間。
即便無法立即見效,食物還是會漸漸改變我們的身體。身體變好了,病自然會好,也就不再容易生病。希望大家牢記這一點。
但是,就算知道食物可以改變身體,但實際上會改變到什麼程度?相信有些人會如此半信半疑。
所以,不妨先介紹我身邊「藉由飲食改變身體」的真人真事吧!那就是罹癌的外子,被醫生宣告只剩下兩個月壽命之後卻多活了六年的故事。
外子發現罹癌,被宣告「只剩兩個月」
婚後我一直住在靜岡市,但距今十七年前的一九九五年,我無論如何都想自己種米,便搬到了京都的綾部市。從此外子與我便分別在靜岡與綾部生活。距今九年前,住在靜岡的外子打電話到我的住處。
外子本是個好勝剛強的人,但那時在電話裡的聲音卻和平常有點不同。
「有點事想和妳商量,妳能不能回來?」
「什麼事?你就現在說吧?」我這樣回答,結果他說:
「哎,狀況很嚴重,總之妳先回來一趟。」
「什麼事這麼嚴重啊?」無論我怎麼問,他就是不肯說,所以我便回了靜岡。外子才終於說出他在醫院被宣告只剩兩個月壽命的事。儘管這年頭癌症患者比比皆是,但一旦自己的丈夫也得了癌症,我不免大為震驚。一時之間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怎麼會?你明明那麼健康的,究竟是怎麼了?」
我這一問,外子便拿出寫有「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書。
雖然醫生要他立刻住院,但只靠一家醫院的診斷不見得正確,所以我們決定到靜岡縣立靜岡癌症中心去檢查。
從靜岡的家開車到癌症中心,大約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那裡有癌症專科醫生,也有最新的醫療器材。沒想到,連那裡也做出了相同的診斷。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細小而遍布於肺部的癌症,擴散速度很快。醫生讓我們看X光照,肺部的確覆蓋著白色樹枝狀的東西。
病情已經進入第四期,癌症中心的醫生說得很篤定:「再繼續惡化下去,肺會完全被癌細胞覆蓋,變成純白色的。這種癌症惡化得很快,要是到了這個地步,就無計可施了。」
最愛吃肉的外子開始「食養」
因為這是大事,我們將外子的病情告訴了三個孩子。三人竟異口同聲對外子說:「爸爸,去醫院治療雖然沒有不好,但俗話說病從口入。不如相信媽媽,試著改變飲食吧?」
外子最愛吃肉,是個暴飲暴食但身強體壯的人。我們還同住時,他對我所從事的「食養」不屑一顧。所謂的食養,便是靠每天的飲食來預防、治療疾病。這個部分稍後會有詳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