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瘦練習:抗老名醫教你永不復胖的秘密,打造完美體脂比例!

  • 作者:簡基城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2/02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27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5625-8-4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套色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生活風格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前言――
身體代謝異常,脂肪是殺手


不管男性或女性,誰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及理想的體態,最好外表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許多。當健康機能亮紅燈或身材變得臃腫時,衰老的速度當然就比別人更快一些!近年來凍齡、回春等議題大為熱門,許多人不惜花上大把金錢或時間,就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美魔女或不老男神。
門診中,常常有病患問我:「簡醫師,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我有乖乖忌口,而且也認真運動,為什麼健檢報告還是出現紅字?」、「我都有遵守少吃多動的原則啊,為什麼體重還是不動如山?」這些問題,相信也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
上述狀況,有一個共通的名詞,那就是「生活代謝病」。錯誤的生活型態會導致脂肪異常堆積與分布紊亂,進而造成各種不健康的現象。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代謝病,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你可能會覺得疑惑:「平時我都有努力運動,並且好好控制飲食,尤其是大家口中罪大惡極的糖,也是盡可能不碰就不碰!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代謝還是出狀況?」其實,碳水化合物只是跟班的,「脂肪」才是老大,它才是讓人代謝異常的罪魁禍首。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少吃多動」才能避免脂肪囤積的道理,而食物的卡路里會轉換成多少脂肪,這種數學轉換公式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比較有健康概念的人,不管在吃東西或運動時,可能會熱中於計算自己吃進或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生怕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堆在身上。少吃多動的道理確實沒錯,但卻只是「淺道理」,很少人知道,其實還有一套「深道理」隱藏在背後。所謂的深道理是根據生物演化的結果而來,唯有了解其中的奧秘,才能真正掌握健康。
現代人資訊來源很豐富,不管是網路、電視或報章雜誌,都常報導很多保健養生的方法,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吃、怎麼動,甚至也有不少專家達人在各種媒體中教導大家健康或瘦身的撇步。有些醫師可能會說運動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而營養師又說少碰油脂、多吃高纖蔬果才是王道。這幾年坊間出現了減糖、斷糖或生酮等養生法也十分熱門。這些資訊看似正確,遵照這些淺道理的指導,雖然脂肪量會暫時下降,但卻難免遇到瓶頸,無法突破時往往被歸咎於個人體質,或是施行得不夠徹底,其實這對當事人而言是很冤枉的!當然,運動是好的,但並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過量只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而熱量的確應該控制,但如果吃得太少,就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反而會讓健康走下坡。東拼西凑而來的健康資訊,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如果其中一項是錯的,身體狀況就會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這就好像考試時老師出了一題申論題,對題目沒有全盤了解的人,可能會憑著背來的內容,東抄抄西寫寫,寫出來的答案看起來好像也沒錯,卻沒有一個完整的結論。
在我的門診中,當然不乏這樣的病患,他們對三高或慢性病的知識都很了解,甚至可以說是「精通」,有些則是被另一半押著這樣做、那樣做,但什麼都做了,奇怪的是「有做卻沒有進步!」我曾遇過一個心血管的老病號,他對自己的生活及飲食都很嚴謹地要求,但「嚴以律己」的結果,還是無法換來完全及格的健檢報告。來看我的門診之前,他甚至已經看過八個醫院的醫師,心灰意冷,一開始當然聽不進去我的任何建議。
如果你也是努力節食、認真運動,並且用心鞭策自己過健康的生活,但體態及健檢指數卻總是無法達到理想,甚至出現紅字,那麼請靜下心來想想,是不是用錯了方法?人云亦云的資訊,無法讓你真正獲得健康,究竟問題出在哪?健康的缺口又是什麼呢?請跟著我,一起從這本書裡來找出答案吧!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