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藥」而癒!完全根治乾癬、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Healing Psoriasis:The Natural Alternative

  • 作者:約翰 O.A. 帕加諾醫師
  • 譯者:沈雅芬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12/11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356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84-8
  • 系列:真健康
  • 規格:平裝/336頁/17x23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健康養生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來上一堂簡單的解剖學

腸道是主要與乾癬病灶有關的地方,這是一條長管,一路上負責各種功能,從消化食物一直到排除廢物。
當食物進入口腔時,特定的消化便開始進行分解,以便小腸能進行最後的吸收和利用。在食物到達彎彎曲曲的小腸之前,必須先經過消化道的垂直部位,也就是所謂的食道,然後進入胃。在胃裡食物還要停留數小時,繼續由更多酵素和特定的酸液來消化,然後才通過小腸最前端長度只有十二英寸的十二指腸。接著進入小腸的下一段叫空腸,進而引向迴腸。
就是在這些部位,特別是十二指腸連接空腸的地方,乾癬患者的小腸壁顯得薄而平滑,毒素得以在此穿透。整個消化道的任何一段都有可能發生,也就是所謂的腸道滲透,通稱腸漏症。

腸漏症的解說
為了加強對腸漏症的了解,我參考了加拿大多倫多Zoltan P. Rona醫生的大作,他對這個現今受矚目的病症提出了以下簡要的敘述:

腸漏症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失調症,病人由於腸壁膜比一般正常者更具滲透性(或稱多孔性),而形成一種初階段的機體損傷。腸壁細胞之間不正常的大空隙使得毒素得以進入血管。在身體較健康的條件下,毒素是可以排出並消除的,而當腸道開始滲漏,這表示細菌、黴菌、寄生蟲和其毒素、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質、脂肪和廢物等,在健康身體裡通常不會進入血管的物質,卻得以滲出已損傷的、變成高滲透性、多孔性的腸道,形成所謂的「漏腸」外了。

Rona醫生解釋腸漏症「與自體免疫疾病幾乎是分不開的,想要讓自體免疫疾病好轉,就必須先治好腸道內壁的黏膜。」他舉出同一類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慢性疲勞症候群、暈眩、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糖尿病等等,都與腸壁的高滲透性直接有關。由於腸漏症,我們對於病毒、細菌、寄生蟲變得比較不具抵抗力。上述只是許多疾病或病狀中的少數,因為起源於滲漏的腸道,現在受到仔細觀察研究。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愛德加.凱西博士在六十多年前首先為乾癬的成因提出說明,他敘述腸道裡所發生的滲透過程,也就是毒素從薄腸壁滲透的過程。雖然當時他並沒有用「腸滲透性」或「腸漏」等這類字眼來描述,但他顯然用了當時的用語去描述相同的病症。

腸壁崩壞的原因
Rona博士列出與腸壁的崩壞息息相關,造成腸漏症的元兇:

● 抗生素,造成腸道裡異常的細菌菌群(細菌、寄生蟲、念珠菌、黴菌)的孳生。
● 酒精和咖啡因,強烈的腸道刺激物。
● 被寄生蟲污染的食物和飲料。
● 發酵以及加工食品裡的化學成分。
● 處方的皮質類固醇(培尼皮質醇,Prednisone)。
● 大量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例如:糖果棒、餅乾、蛋糕、汽水、白麵包)。
● 處方荷爾蒙藥劑(避孕藥)。
● 霉、黴菌毒素,存在於倉儲的穀物、水果和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中。

我再加上幾種因素,後續會針對每一個項目一一說明:

● 長期便秘。
● 宿便。
● 飲水量不足。
● 高飽和脂肪酸飲食。
● 茄科類植物,尤其番茄富含一種酵素,對乾癬、濕疹以及關節炎病患的殺傷力非常強大。
● 抽菸。
● 負面情緒,譬如怨恨、害怕以及焦慮。
● 憂鬱。
● 脊椎移位。
● 遺傳因素。

重建腸壁
現在你應該了解了,造成腸壁崩壞並呈現多孔的原因很多,所幸一般人的腸道都擁有自我修復和再生的能力,內腔在腸壁形成一層可預防滲透的屏障,通常每六天更新且再生一次,當然,條件是得停止食用刺激物,同時攝取有益的食物。
我臨床所使用已證明非常有效的兩種內服產品,是榆樹皮粉和美國黃番紅花茶,兩種產品都是以茶的型態來製作,食用的目的是為了治療腸道的內壁,同時淨化整個消化道。(欲訂購這兩種茶可撥打電話1-800-269-2502聯絡Baar Products或是上網站www.baar.com查詢;也可撥打電話0-800-862-2923與Heritage Store聯繫,或直接上網站www.heritage@caycecures.com查詢。)

整條腸道的皺褶處
食物到了腸道這個消化階段,會成為所謂的「食糜」(chyme),繼續往前到達總長二十三英尺的小腸中最長的一段,迴腸。在這裡養分被吸收,廢物則通往大腸、結腸,最後排出體外。
幾乎整條腸道中,腸壁在特定的地方都有皺褶,除了幫助吸收之外,也幫助食物在腸道中能順利蠕動往前。從十二指腸的後段起,這些皺褶就開始產生,在整條空腸中不斷地延續,直到大約迴腸的中段才停止;而在十二指腸懸肌處,皺褶最為集中。
根據凱西醫生所提供的資訊,當這些皺褶在乾癬患者體內變得平滑,就像是被拉扁了一樣,毒素得以從這些腸道滲透出去直達血管。解剖學上稱之為環狀壁。
雖然毒素的傳遞大致是在十二指腸懸肌處進行,然而在乾癬病人的體內,整條腸道包括大、小腸都極可能有毒素滲透。治療乾癬的新觀念是雙管齊下的:首先要減少或甚至完全停止攝取污染物,同時間強化已穿孔的腸壁。

腸壁變薄的原因
一九六八年,福瑞德瑞克.蘭斯佛德(Frederick D. Lansford)醫生在為愛德加.凱西基金會的醫學研究部門所寫的論文中,曾提出腸壁變得平滑的原因不一,但大多是歸因於排泄系統的運作不協調。
的確,造成排便障礙的狀況經常彼此部分重疊,但全都是毒素堆積的元兇。血液原本應該是鹼性的,這些狀況卻使得血液的酸性升高,而血液酸性的成分照理講應該得降低,這正是我的治療養生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下一章內容所要討論的。
我所說的毒素堆積並不單指那些已公認的,對身體會產生毒性的物質,像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水化合物、環己基氨基磺酸鈉(一種有害的糖精)等等,我指的是較常見卻不教人起疑的物質,特別是有些特定的食物,雖然不會影響一般人的健康,卻偏偏會和乾癬病患作對。它們對乾癬患者來說便是過敏原,能讓人從天堂掉進地獄。要達到控制病症的目標,病人必須學會辨認對身體產生有毒酸性反應的食物,盡力避開這些食物。

腸壁變多孔的原因
當腸壁變薄而受損,就很容易被念珠菌感染。酵母在腸絨毛的皺褶處累積(起因於血液pH值酸性過高,常歸因於食用過多酵母超量的食物,尤其是含糖及白麵的製品,或是服用抗生素過量),結果可能從正常、有益的酵母轉變為念珠菌,念珠菌生出根(rhizoids)來,穿透腸壁尋求血液裡的養分,進而為這些有毒的大分子開了通路,入侵血液循環系統。所形成的「小孔」便是造成所謂「腸漏症」的緣由,廢物或毒素本該排出體外的,如今卻找到了一條通往血管的路。若能除掉念珠菌叢,腸道便能恢復正常,使毒素不再滲透到血液裡。最好的方法便是忌吃造成問題的食物,避免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同時攝取能矯正問題的食物,像是橄欖油、大蒜、富含活菌的原味有機優格,復原的機會便會大大提高。有關腸道滲透性(腸漏)檢測的資訊,可請家庭醫師與熱那亞醫學檢測中心(Genova Diagnostics)聯繫,電話是:1-800-522-4762。

了解營養與疾病的關聯性

假如患者不深入了解營養與皮膚息息相關,這注定會成為一場打不贏的仗。在許多案例裡,外用的油膏、藥膏,甚至紫外線的確有效地解除了病症,然而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通常沒多久便會復發,而且往往會更嚴重。對那些相對極少數曾經歷過即刻的緩解,再也沒有復發的患者,我只能說他們該感謝幸運之神的眷顧,冥冥之中,這些少數的幸運兒竟能逃過一劫,不必面對一生的折磨和痛苦。

對沒這麼幸運的人,我會說,振作起來!還沒到認輸的時候呢!有一個方法可以度過難關,一個天然、也有許多成功案例證實有效的方法。以下幾頁的內容裡,我的病患和我非常樂意與讀者分享這個另類療法的背景知識。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