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三
O老師的作家人生,有一半以上都投注在校園推理小說的創作上。他是在出道七年後,才展開其他類型的創作。推理小說的風潮退燒,銷量不佳的狀態一直持續。當時世上最多人看的是愛情小說。網路愛情小說陸續出版,拍成電影,創下熱銷記錄。原作成了銷量破百萬的暢銷書,各個出版社也都開始出版裝幀類似的愛情小說販售。
建議O老師寫愛情小說的,是我認識的編輯T先生。
「我一直很想看O老師以他的風格寫成的愛情小說。但我萬萬沒想到會變成那樣。」
T先生似乎很後悔。但沒人可以責怪他。O老師特殊的寫作方式,只跟他的作家同伴說。T先生完全不知道他都是以何種方式寫小說。
我也能理解T先生為何會建議O老師挑戰愛情小說這種類型。O老師的小說出色之處,不是在故事的情節或是推理的詭計。他文章所呈現的氣氛,才是他小說真正的魅力所在,這對愛情小說而言,應該會是很好的武器。
而且O老師本身似乎也有意願挑戰其他類型的小說。
「因為他已連續寫了七年。也許他也想為那套系列做個了結,展開新的創作。和他同一時期出道的推理小說作家,後來贏得純文學類的獎項,這可能也是很大的因素。」
他安排機會和O老師討論,一再和他談到該寫怎樣的愛情小說才好。
「以高中生純純的愛當主題的愛情小說,市面上多的是。單純地跟風絕對行不通。所以市場要的,是充滿破壞力,能讓讀者們傷心難過的作品。他也說這個方向好。就此決定以『傷心』當主題。說他想寫一部令讀者痛哭流涕的愛情小說,顯得幹勁十足。」
O老師不是會事前向編輯提出故事情節的那種作家。他認為與人討論劇情,別人的想法會跑進故事裡,就此失去純度。事前構思的情節,在寫作這個神聖的瞬間,只會成為綁手綁腳的限制器。因此,在T先生還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已開始寫作。
「我每隔幾週就會和他聯絡,詢問他寫稿的進度。因為是第一次嘗試,他似乎陷入了苦戰。就算我問他內容,他也不告訴我,不過他說,登場人物的年紀是介於大學生到社會人士之間。」
之所以沒像之前一樣,以高中生當主要登場人物,應該是他身為小說家,為了成長所做的判斷。因此,他似乎已沒一邊觀察自家後院的高中校舍,一邊執筆寫作。
「當他完成作品,將稿件送來給我,離那次討論已過了半年。我大致看過初稿,覺得是一部傑作。在閱讀時,因為對主角產生強烈的移情作用,而感到心痛不已。再也沒有比它更適合『傷心』這個主題的小說了。書評們對它的評價也相當驚人。能夠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將那部小說推崇為他的顛峰之作。」
O老師一生之中只寫過這麼一本愛情小說。故事講的是一名被心愛的人背叛,為之心碎的青年。就像是以內心滲出的鮮血當墨水,一字一字刻劃而成,一部滿是悲嘆的小說。
「我看完初稿後馬上打電話給他,想傳達我的感想。但O老師憔悴不已,根本沒心思接我電話。後來聽說,當時他們夫妻一直在爭吵。」
當時邀O老師參加作家們的酒局,他也沒現身。我一直到他那部愛情小說即將出版時,才得知他的狀況。聽說他與妻子嚴重失和,已瀕臨離婚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