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幅員遼闊的美食地圖
年幼的時候,胃口特別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選擇性地進食。如今到了九十多歲的年紀,食慾減退,閒來無事,回憶往事的機會多了,我常常回想起從前所吃過的大江南北美食,一幕一幕的記憶也不斷出現在腦海裡,令人回味無窮。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因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地的飲食文化也大不相同。
中國菜大致可以分成幾種:一是江浙菜,二是廣東菜,三是北方菜,四是四川菜,五是湖南菜(亦稱作湘菜)。前三種是不帶辣味的,而雲南、貴州、廣西菜都有辣味,所以包含在川菜與湘菜中。
我家在寧波時,早年祖父任職軍門,生活上雖無奢侈浪費的習性,但因家中人口眾多,所以雇用了廚師、奶媽、佣人來幫忙,直到父親當家的時候,這樣的規矩仍在。從小到大,我們也因此品嘗了幾位廚師不同手藝、不同口味的菜色,例如潘師傅的河南菜、胡師傅的福建菜。
這些料理並非出自宮廷御膳,他們也不是街市飯館的名廚,帶來的是他們家常的飲食習慣與純樸的鄉土文化,但因為記憶,讓每一道菜餚都充滿無與倫比的美好滋味。
另外還有家鄉江浙菜、寧波老家附近「鹹河頭」鮮魚料理,伴我青春歲月的江蘇小點和無錫肉骨頭,三姨奶奶的川揚菜,以及外子的湖南菜。而那幾道小時候在炎炎夏日裡大啖的爽口素食,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河南菜
潘師傅是父親所僱用的一位廚師,他來自河南省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因該地連年遭到旱澇之災,民不聊生,只好到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來謀生。
初來的時候,潘師傅的手藝不佳,人倒還算聰明。我父親是位懂得烹調理論與實踐的美食專家,他十分有耐心地訓練潘師傅,一年以後,潘師傅的好手藝已經傳遍我們的諸親好友,甚至於有幾道拿手好菜,還是當地菜館裡吃不到的。
潘師傅是河南人,河南人以麵食為主,所以做麵食的絕活一流。而我家也以麵食為主,各種麵食經常輪流上桌,讓一家人大快朵頤。
潘師傅的拿手好菜
◎摻麵的高椿饅頭
除了普通的饅頭、包子、花捲以外,潘師傅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做出「摻麵的高椿饅頭」,這可是一般饅頭店裡買不到的。做這種饅頭的難處,是一方面要用力揉麵糰,一方面要陸續摻生麵進去,因此,普通人做出來的成品,往往蒸不透或蒸不熟,而潘師傅做的高椿饅頭可以豎立不頹,用手一掰開,裡面一層一層,好像酥餅一樣,很有咬勁,而且吃了有飽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