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過都說讚!60道我們最想念也最想學會的傳統家常菜

  • 作者:呂素琳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3/05/15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27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986-2
  • 系列:玩味
  • 規格:平裝/192頁/17x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
  • 分類:食譜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窩窩頭

玉米麵做的窩窩頭,據說是慈禧太后落難時常吃的食物。

談到做窩窩頭,必須要有一點特別的技巧,因為粗糙的玉米麵調了水揉勻以後,不像小麥麵粉那樣柔軟、具韌性和黏性,做窩窩頭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散開了。

潘師傅做窩窩頭的時候,十個手指頭全用上了:先用左手抓一把調勻的玉米麵糊,以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作軸心向內轉動,然後八個手指忙著捏和轉,動作要非常仔細小心,否則很容易破碎。麵糊慢慢成形,中間形成一個圓孔,外面則成為一座寶塔形,待小寶塔一個一個做好以後,再放入蒸籠蒸熟。由於做窩窩頭須十指齊發,分工合作,因此它又有個「裡二外八」的別名。

窩窩頭蒸熟以後,有一種香甜的感覺,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現在,這道美食不但在台灣沒有人吃,連中國大陸北方的鄉下人也不吃了,「窩窩頭」三個字已成為歷史課本上的名詞。

幾年前,我和先生曾訪問中國大陸的山東省臨淄縣,縣長以海鮮宴席招待我們夫婦。席間,我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實際上,我是半個山東人,因為我母親是山東德州人,我身上有山東人的血液,你們應該用窩窩頭來招待我。」大家聽了大笑不已,縣長並立即請廚子做了一盤窩窩頭端上桌。

那些窩窩頭,不似當年潘師傅用粗玉米麵做的、像拳頭般大小,而是用加了工的細玉米粉、摻一半栗子粉,做成拇指大小,像小玩具一般的窩窩頭,外表看來很可愛,然而一入口,卻讓我更懷念起小時候那熟悉的鄉土味道。


◎棒子粥

用玉米麵煮粥,土話叫作「棒子粥」,加些番薯在裡面,更加香甜可口。冬天的晚餐,潘師傅會熬一大鍋棒子粥讓我們配著烙餅吃。有時他也會用玉米麵做烙餅,又香又脆,非常好吃。


◎南瓜籮子

在夏秋之間,南瓜盛產的時候,潘師傅會做「南瓜籮子」當作餐食。先把南瓜去皮和瓜籽,用刨子刨成絲,與絞肉、大蒜瓣同炒,加調味料燜軟;待涼後當作餡,包入發麵皮裡。皮擀得大大的,餡塞得多多的,像一個特大號的包子,放入蒸籠蒸熟,味道香而誘人。不過像這樣夠份量的食物,孩子們吃一個就撐得肚子飽飽的了。


◎韭菜籮子

與「南瓜籮子」同樣做法的還有「韭菜籮子」,內餡改用生的韭菜、蝦米、粉絲,味道清淡,也很營養。昔日,家鄉人常在蔬菜豐收時,將菜洗淨、醃漬、曬乾,收藏起來以待冬天食用,最常見的是青江菜乾、小芥菜乾、豇豆乾等,將它們用來燒肉、炒飯與包子、餛飩內餡都很美味。因此,用菜乾與絞肉做成南瓜籮子餡也非常可口。


◎懶龍

這是北方人家中常吃的食物,先把蔬菜、肉片或蝦仁、雞肉絲等炒成澆頭。其次把麵條(白麵條或蕎麥麵條)在沸水中燙一下,撈出來瀝乾,拌上些食油或麻油,以免沾黏在一起。然後在蒸籠上鋪好籠布,先把澆頭放一層在上面,然後一層麵條、一層澆頭的擺放好,蓋上籠蓋,用大火蒸十幾分鐘後便可享用。


◎蒸棗糕

把發麵擀成圓形的,厚約半吋多(圓形約有盛菜盤子大小),上面排列用水浸發過的紅棗,紅棗上面再蓋一層發麵,比下一層的略小;有時還會有第三層,當然比第二層更小一點,每層都排有紅棗。做好以後,放入蒸籠約十五分鐘或二十分鐘,因為擺了三層,所以蒸的時間要久一點。蒸熟以後,取出來放涼,像切蛋糕一般切成塊吃。發麵軟軟鬆鬆的,棗子香香甜甜的,十分可口。其實棗糕並不好做,往往蒸不熟,潘師傅卻每次都做得很成功,這也是他的獨家手藝!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