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吃貨的美食天堂
宋朝的飲食文化傳承前代並發展創新、飲食種類繁多,到了後期又結合大江南北的特色菜餚,再加上廚師們在烹調手法上的顛覆創意,成就了舌尖上的大宋美食。
好比酷嗜河豚的蘇軾,他為了吃河豚不但有著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還為河豚寫過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示兒編》卷十七記載了蘇軾與河豚之間的小故事:「東坡居常州,頗嗜河豚,而里中士大夫家有妙於烹是魚者,招東坡享之。婦子傾室闖於屏間,冀一語品題。東坡下箸大嚼,寂如喑者,闖者失望相顧,東坡忽下箸云:也值一死。於是合舍大悅。」蘇軾在常州時,有位相熟的文人特別做了河豚料理款待他。這一家人很妙,竟然全家老小都躲在屏風後面偷看蘇軾吃河豚,一定是希望他幫這道料理按個讚,最好寫篇文章稱讚其人間美味。誰料蘇軾大啖一頓後剎時悄然無聲,全家望著坡哥的背影,那沉靜的幾秒鐘是如此漫長……
正當大家在屏風後面感到失望又不知所措時,坡哥忽然放下筷子,大喊道:「吃了也值得死一回了!」躲在屏風後的一家人頓時歡聲雷動。這道料理到底多好吃,讓坡哥寧死也值得,看來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宋朝市面上的美食價位相當親民,《東京夢華錄》記載:「吾輩入店,則用一等玻璃淺碗,謂之碧碗,亦謂之造羹,菜蔬精細,謂之造,每碗十文。」不需要花費太多錢就可以在宋朝餐廳飽餐一頓。〈清明上河圖〉便是一幅大宋美食圖,畫中經營餐飲業的店舖有四五十棟、還有走街串巷「盤賣」食品的小商販,以及一些路邊攤。這些食店都分布在汴河岸邊、碼頭與路邊,陳設很簡單,在低矮的瓦房中擺幾張桌椅就可以營業,讓來往各地的腳夫、船夫、縴夫、車夫、小商販,滿足口腹之欲。
這些小攤販價格實惠、菜式也多樣化。《夢粱錄》記載:「專賣家常飯食,如攛肉羹、骨頭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耍魚辣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南北羹、兼賣蝴蝶麵、煎肉、大麩蝦,及有煎肉、煎肝、凍魚、凍鯗、凍肉、煎鴨子、煎鱭魚、醋鯗等下飯。更有專賣血臟麵、齏肉菜麵、筍淘麵、素骨頭麵、麩筍素羹飯。又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幹粗活的人們到這兒來可以吃一頓粗飽,便宜又大碗!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且如蒸作麵行賣四色饅頭,細餡大包子,賣米薄皮春繭、生餡饅頭、子、笑靨兒、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棗箍、荷葉餅、芙蓉餅……就門供賣,可以應倉卒之需。」肚子餓又趕時間的時候不用擔心,四季不間斷的市食點心可以滿足眾人的需求。
除了固定擺攤的小吃舖,還有許多流動小吃攤,也就是「盤賣飲食」,在大街上會看到小販的頭上、肩上頂著裝食物的盤子或盒子,一隻手扶著,另一隻手拿著活動支架。將支架撐開後放在街邊,再將食盤或食盒放在支架上,現成的路邊攤大功告成!
「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這些攤販會跟隨著熱鬧的活動到處跑,讓出門玩樂的人們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又有沿街頭盤叫賣薑豉、膘皮子、炙椒、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薑蝦、海蟄、清汁田螺羹、羊血湯……」要吃羊肉、豬肉、螃蟹、羹湯應有盡有,宋朝的路邊攤美食非常豐富,一點都不馬虎!
酒樓的餐桌上,飯後奉上水果也是標準流程,「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同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一般小型飯店也都供應水果。而且宋人在夏天吃水果,還特別講究冰鎮:「房青子碧甘剝鮮,藕白條翠冰堆盆。嚼之清泠醒醉魂,猶可招邀慰文園。」吃完正餐還得加上飯後水果,宋人飲食基本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