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10週年紀念全新修訂版】:特別收錄後記.解說+相關事件地圖

  • 作者:陳浩基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4/07/07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4165-9
  • 系列:陳浩基作品
  • 規格:平裝/51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推理.驚悚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1

駱督察一直很討厭醫院的氣味。
就是那股飄散在空氣中、嗆鼻的消毒藥水的氣味。駱督察不是在醫院有什麼不快的回憶,只是,這空氣往往令他聯想到氣味相似的停屍間。就算當了二十七年警察,見過無數屍體,他依然無法習慣這種氣味─試問除了對屍體有特殊癖好的變態外,誰會在面對死人時感到愉快?
駱督察吐了一口氣,心底的不安卻沒有因為這一口氣而消減半分。比起在停屍間觀看驗屍過程,這刻他的心情更是沉重。
身穿整齊藍色西裝的他,落寞地瞧著病床上的人。
在這間單人病房裡,病榻上躺著的,是一個龐眉皓髮的老年人。在呼吸面罩下,老人的臉上滿布皺紋,雙目緊閉,膚色蒼白,長著零星老人斑的手臂上插著細管,連接著好幾台運作中的醫療儀器。病床上方懸掛著十七吋的平面螢幕,顯示著病人的脈搏、血壓、血含氧量等資訊,線條緩慢地從右往左移動,如果這畫面不是跳動著,任誰也會覺得這老人已經死去,床上躺著的是一具保存得很好的屍體。
這位老人是駱督察的「師傅」,是多年來指導他調查、搜證、推理、破案,卻從不按牌理出牌的師傅。
「小明啊小明,辦案不可以墨守成規。警隊裡已經有太多因循苟且、只按照死板規則做事的人,雖然紀律部隊遵從上級指示是鐵則,但你要記得,警察的真正任務是保護市民。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駱督察想起師傅這句老掛在嘴邊的話,不由得苦笑起來。駱督察全名駱小明,他在十四年前升任見習督察後,幾乎沒有同僚直呼這個逗趣的名字,都會叫他「駱督察」。就只有他的師傅,一直喊他「小明」。
畢竟,對他的師傅關振鐸警司來說,駱督察就像兒子。
關警司在退休前擔任總部刑事情報科B組主管。簡稱CIB的刑事情報科是警方的中央情報機關,負責蒐集、分析和研究各區的犯罪情報,再聯同其他部門策劃行動。如果說CIB是警方的大腦,當中的B組就是負責推理的前額葉,把收到的資訊分析、組合,從蛛絲馬跡找出旁人無法看清的事實。關振鐸從一九八九年開始統領這個核心小組,成為情報科的靈魂人物;而在他退休的一九九七年,當時仍是探員的駱小明調職情報科B組,成為關警司的「關門弟子」。
雖然關警司只正式當了駱小明的上司半年,但他在退休後以合約形式擔任警方的顧問,他有更多的機會指點小明這個年齡相差二十二歲的後輩。對沒有子嗣的關振鐸來說,對方就像自己的兒子。
「小明,跟嫌犯打心理戰就像賭撲克,你要讓對方弄錯你的底牌─你明明拿一對A,就要讓對方以為你只有2、3點湊不成牌型的雜牌;你眼看沒勝算嘛,卻要裝腔作勢加注,令對方以為你勝券在握。只有這樣子,犯人才會露出破綻。」關振鐸曾這樣對駱小明說過。就像父親教導孩子,關振鐸把他查案的訣竅傾囊相授。
經過多年相處,駱小明待關振鐸如父親,對他的脾性更是一清二楚。警隊同僚替關振鐸起過好些渾號,像「破案機器」、「天眼」、「神探」等等,但駱小明覺得最貼切的,是已去世的師母─亦即是關振鐸的妻子─的一句。
「他根本就是『算死草』,叫他『度叔』還差不多。」
在廣東話中,「度叔」是斤斤計較、吝嗇守財的人的戲稱,而碰巧「鐸」和「度」同音。駱小明想起多年前聽到師母說出這句雙關語,不由得露出微笑。
精明幹練、特立獨行、錙銖必較……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經歷了六○年代的左派暴動、熬過七○年代的警廉風波、對付過八○年代的兇悍歹徒、目睹過九○年代的主權移交、見證過○○年代的社會轉變,數十年間默默地偵破了上百宗案子,暗地裡為香港警隊歷史寫下光輝的一頁。
如今,這位人物行將就木,他曾經參與建立的警隊形象,亦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崩解─在二○一三年的今天,香港警察的光環業已褪色。
在殖民地時代,香港警察曾因為盡忠職守而獲英女王頒予「皇家」的稱號,七○年代末肅清貪污賄賂後,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優秀執法部隊,有效率地遏止香港的犯罪活動,以保護市民為己任,獲得社會各階層支持,確立了公正無私、誠實可靠的專業形象。雖然警隊裡偶有害群之馬,身為警務人員卻涉及嚴重的案件,可是大部分市民會認同這些只是個別事件,並不影響對香港警察的觀感。
真正影響市民對警方觀感的,是政治事件。
在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政治議題逐年升溫。價值觀的差異,漸漸從政治上的對立擴展至社會上的矛盾。社會運動、示威遊行轉趨激烈,首當其衝的便是前線警員。近年,警方多次奉命以強硬手段對付示威者,指派負責嚴重罪案的重案組調查社運分子並進行拘捕,於是社會上冒出質疑警方的聲音─而這聲音愈來愈獲得本來不抱立場的中間派市民認同。
損害警隊形象最深的,是個別事件中,警員執法時有雙重標準之嫌。警隊有「政治中立」的原則,面對所有情況都應該一視同仁,秉公辦理,但當衝突涉及一些親政府組織,警員似是受到掣肘,失去往常高效率的辦案能力。有人言之鑿鑿地宣稱,在香港強權已經壓倒公義,香港警察淪為政權的鷹犬,縱容政府包庇的組織,執法偏頗,單純為政治服務。
駱督察以前聽到這些批評,他都會一一反駁。可是,如今連他自己也懷疑這說法是否真實,他再也無法義正詞嚴地主張警方絕對中立,站在市民的一方,不偏不倚地執法。警隊裡抱著打工心態的同僚愈來愈多,他們忘掉了這份職業神聖的本質,只單純地執行上級的指令,跟以勞力換取薪水的一般工人毫無分別。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說法,不時傳進駱督察的耳朵。駱督察一九八五年投考警察,是因為對警察這「身分」有一份憧憬,在他眼中,警察是除暴安良、維持正義的神聖工作。但對不少新入職的後輩來說,警察不是「身分」,只是「職業」,「嫉惡如仇」、「警惡懲奸」不過是紙上談兵,不求把工作做好,但求把工作做完,保持良好的考評紀錄,盡快晉升至安逸高薪的職位,安然待到退休,領取優渥的退休金和長俸。
當這種心態愈普遍,警隊便在不知不覺間失去特質,大眾亦漸漸察覺,警察形象逐年下跌。
「小明……就、就算市民討厭我們、就算上級要我們幹違心的事、就算腹背受敵……別忘了警察的本分和使命……作正確的決定……」
不久前,關振鐸氣若游絲,在病床上緊握著駱督察的手,奮力地吐出這句話。
駱督察很了解師傅口中的「本分」和「使命」是指什麼。身為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組長,駱督察知道,他的任務從來只有一個─保護市民,逮捕犯人。當真相被掩埋、無法顯露於人前,他就有責任撥亂反正,堅守公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而今天,他就要依賴師傅的餘生,去履行一項任務。
午後的太陽照射著窗外碧藍色的海灣,燦爛的陽光從落地玻璃窗透進房間內。房間裡除了從儀器發出、顯示病人仍生存的機械聲音外,還有零碎的敲打鍵盤聲。在房間的一角,一個女生正協助駱督察進行這任務。
「蘋果,還沒完成嗎?他們快來了。」駱督察轉頭向叫做「蘋果」的女生問道。
「快了。明哥你早點告訴我要改動系統,我就不會這麼狼狽。修改介面不難,但編譯要花點時間……」
「嗯,拜託了。」駱督察對電腦編程一無所知,「介面」或「編譯」是什麼他並不了解,不過他信任蘋果的專業技術。
蘋果回答時也沒有抬起頭,只埋首在鍵盤之上。她戴著一頂陳舊的黑色棒球帽,帽子壓著一頭蓬鬆鬈曲的棕色頭髮,臉上沒半點化妝,鼻梁上架著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鏡,身上穿著一件黑色T恤和一條殘舊的工人褲,腳上穿著涼鞋,露出塗上黑色指甲油的十根腳趾頭。這女生渾身上下散發著「怪咖」的氣息,而更怪異的是她面前的茶几上放著三台打開了的筆記型電腦,一堆電線凌亂地散在地上。
「叩、叩。」
房門外傳來兩下敲門聲。
「來了。」駱督察心裡暗叫。剎那間,他回復老練如獵鷹的眼神─那是刑警的眼神。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